就連排名最靠前的兩個集團公司也不如豐收集團面大,這家絕對是被報道的最多的。
倒不是沈蔓竹走后門,而是她的爆點多。
京都時報的二版整版都是報道的沈蔓竹,從家庭到現在的成就,尤其還采訪到了沈家的其他三位家庭成員,更甚至是有一張沈家的全家福。
這張全家福里還有已經故去的沈建國和蔡小英兩口子。
用的照片是故去之前的,拼到一起的,看著這兩口子尤其年輕。
看到知道的人都不由的淚目,那么年輕就不在了,要是現在還在,得多享福啊!
可惜,沒有這樣的福氣!
這張照片,被沈蔓竹要來洗了幾份。
兄妹四個各一份,又洗了一張給姥姥送過去。
姥姥姥爺看到的時候,抱頭痛哭。
他們年紀大了,每次想女兒的時候,也只能悄悄的到地里掉眼淚,家里只有小時候的照片,有的時候連閨女的樣子都想不起來,就有些愧疚,現在也終于把這個心愿給了了。
現在有了,看著和孩子們差不多大的年紀,看到還是他們離開時的樣子,就心疼。
沈建國兩口子的照片是用的證件照,就是他們兩口子結婚時候照的,看起來和沈玉海沈玉河和沈蔓竹一樣年輕……
“謝謝紅姐,姥姥和姥爺非常高興!”
“謝什么,也是你提供的思路,現在我們還接了好多活,都是這種的,我們報社可是賺了不少!讓姥姥和姥爺別太難過了!”紀紅道。
把兩口子的照片安在全家福里,是沈蔓竹的想法。
京都時報是的社長現在是紀紅。
這倆人一拍即合。
然后,就有了沈家被采訪,又有一張現做的照片的事情。
因為這件事,紀紅被總報點名表揚,有創新,還又給升遷了。
紀紅也不是那種吃獨食的人,就把這個想法的原創人是沈蔓竹的事情上報了。
沈蔓竹不是報社的人,沒法直接給獎勵。
不過間接的還是可以的,比如把她的事情印成書,出版前做個宣傳。
這件事,是之前沈蔓竹的想法,只是上面一直沒有給批下來。
自己出版書在國內還是特別少見的,尤其還是出的自傳體的這種。
這次,因為事情都挑到一塊了,這不,結果就出來了。
京都時報和兄弟報社都給了相當可觀的版面進行宣傳,書還沒有出版,就已經有人把電話打過來,詢問什么時候可以買書?
也有人特意寫信過來問,為的就是想要提前把書買到手。
沈蔓竹在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是非常的意外。
她還打算自己再弄個印刷廠,第一本書就印自己的自傳的。
實在沒人買,那就送也得印出來。
現在倒好,竟然是個意外的驚喜。
既然是出了,那肯定就是要有一個好的開始。
當即,沈蔓竹又聯系出版社那邊改稿子,又添加了一些別的想法,等書出來的時候,不止是老一輩的人去買,就連一些在校的學生也都搶著去買書了。
驚呆了學生們的家長:原來自家孩子這么喜歡看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