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珍聽了一臉羞愧的看著余寧霞,“對不起夫人,我們錯了,之前買東西根本就不知道還價,還以為這里的東西便宜的不行,哪里想到,這里的物資竟然匱乏到了這等地步,買個糧食居然也要跑到百里之外,而且你買的多人家還不賣,真是夠麻煩的。”
“你們知道就行,以后花錢都省著點,可別小看了咱們這一百多兩銀子,這些錢足夠咱們這些年吃上大半年的糧食沒問題,所以,日后只要有機會,咱們還是得來府城,同樣的東西,你在府城和城鎮賣出的價格,是完全不同的。”
余寧霞這一路,將自己從悒區到南方的經歷,一五一十的告訴了他們,他們心生佩服的同時,也暗自發誓,從今往后,絕對不能比自己的主子做的差做的少。
試問,連南宮瑾這位京城第一紈绔皇子,余寧霞這位嬌滴滴的高門嫡女都能夠改變到這樣的地步。
他們這些做奴才的,還有什么資格再說苦,再說累?
八月十三晚上,余寧霞一行回到山水縣,修整一天之后,又開始準備中秋節的禮物。
今年他們第一次在山水縣過,又認識了很多新人,于情于理都應該四處走訪一番。
還好他們此次去柳青府有了經驗,僅是在八月十四這一天,就做出了上千個月餅。
將做好的月餅擺放在通風的房間,待所有人都下去休息后,余寧霞就都收入了空間保鮮一個晚上。
第二天一早她再放出來,依次擺放好,再安排暗五他們按照人情往來的名單,一一送了出去。
如此,八月十五的禮,算是走好了。
能被余寧霞記掛在心的,并非山水縣有名望的人,而是和余寧霞有過直接接觸的,他們當中,有的甚至只是表達出自己的友好之意,并沒有具體的為她做什么,但卻被她記在了心里面。
這些人里面有那些為她建造房子的村民和木匠,也有她外出暗訪的時候,被好心收留用飯的人,甚至就是山里面她也沒有落下,上千戶人家里,大部分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她的身份。
但是,這些她都覺得不重要,只要她認為值得那就行了。
當然,她之前記掛的那些最為貧窮的幾乎孤寡老人,她也沒有忘記。
這份中秋節禮在她看來或許算不上什么,可是在大家的眼里,卻是他們活這么大,收到的,最為珍貴的中秋節禮。
反倒是山水縣上,那些所謂的有名望的有錢人,余寧霞卻和他們沒有直接的接觸。
當然,并非余寧霞不懂得迎來送往,而是這些已經由南宮瑾親自安排了。
山水縣足夠大,可是真正數的上來的大戶人家卻沒有多少,余寧霞如今既然是縣令夫人,理所應當的要和這些人家的后院保持好的關系往來。
但她卻是一點興趣也沒,甚至覺得與其將時間浪費在和那些夫人的無聊聚會上,倒不如去田地里種菜拔草來的實在。
她馬上就要搬到沙壩村去住,將來和這些人的接觸就更少了,所謂的應酬,還是交給南宮瑾這個縣令去處置比較好。
至于那些關系戶的家屬,在她看來,交不交往都關系不大。
別看之前的每一任縣令都高看這些商賈,為什么高看他們?
還不是指望他們能為山水縣做點貢獻?可他們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