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段氏看倆人單純的臉,當即氣不打一處來:“人心叵測,看著吧,夫人肯定也想到了這一點,這糧種這么珍貴,夫人怎么可能隨隨便便的就給放出去?”
十一月初,待沙壩村的村民趕收晚水稻的時候,余寧霞將自己的三十六畝地,翻土犁地之后,分別種上了最新品種的洋白菜、芥菜、洋蔥和番茄。
而這些苗她已經經空間培育了出來,放在院子里新砌出來的暖房里,自然也就沒有人再懷疑,她這些東西的來歷了。
空間培育的苗,即使不蓋塑料布(當然,也沒有這玩意兒),也能熬得過山水縣的寒冬。
自打余寧霞不自覺間成為種植農作物的領軍人物之后,她做什么,沙壩村總有人會去關心。
所以,她這邊剛種下,村民們就好奇的追問這是什么,余寧霞也不想透露太多,只說還在研究階段,還不知道能不能成熟,若是可行,再告訴大家。
對此,村民們又是各抒己見。
有的人直接認為余寧霞是故意藏私,不愿意分享給大家,有的則覺得人家說不定就是在試驗階段,你們連效果都沒看到,要了她的種子也是沒用,將來出了事,說不定還要將責任推到人家身上。
對于村民之間的議論,當事人只是云淡風輕一笑置之。
如果她在這么忙的情況下,還去在意他們的想法,那她豈不是要累死?
紅薯太多,地窖幾乎塞滿,為了給白菜蘿卜騰出個地方,余寧霞將一部分收到了空間里。
蘿卜白菜在去年冬天沒有菜的時候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所以今年她種的更多了,較之去年,每一種多收獲了上千斤。
將品相不好的挑出來,余下的能腌制起來,全都做成了辣白菜,這些辣白菜她不單單是自家人吃,還想著過罷年拿到新開的酒樓去賣,所以腌制了整整二十大缸。
等忙完這些,今年冬天的第一場雪終于在十一月中旬下來了。
之前在悒區買的那些大氅啊,毛氈子啊什么的,也在這個時候用到了。
這是出京之后第三個春年了,第一年是在悒區過的,第二年是干涸的山水縣,這第三年,終于能過得更具年味兒一點了。
都說瑞雪兆豐年,相信今年一定是個豐收年。
這場雪下的比她想象中要打,直接導致她不能去柳青府了。
柳青府那邊的工作還在持續的開展中,晚稻已經全部收獲,畝產三百公斤,這個產量在古代來說,已經相當可以了。
這里沒有雜交水稻,自然沒有那么高的產量,這個數據,已然讓她滿意到家。
她一共有三百五十畝地,由于去年種植的時候,只能種植晚稻,所以今年收獲的全是晚稻,按照畝產三百公斤來計算,她共計收獲二十一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