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余寧霞卻顧不上休息,而是讓人將當初報名時填寫的資料拿出來與她記錄的進行對比,結果這一對比,還真的發現不少貓膩。
這讓與余寧霞同樣處在這場面試場的眾人,頓時有一種無地自容的感覺。
當然,這當中也包含兩位從宮中出來的教養嬤嬤。
這下,大家終于明白,為什么每送走一個人,余寧霞都要詳細的詢問他們對這個孩子的意見了。
看了余寧霞的記錄,大家方才后知后覺的發現,對比余寧霞的心思縝密,他們當真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兒。
在報名的時候,余寧霞要求這些報名的孩子必須自己書寫自己的名字。
沒有念過書的,則是別人替他寫出名字的輪廓,然后他自己依葫蘆畫瓢寫下來,哪怕再艱難,也必須自己去寫。
這是第一點,也就是說,你可以大字不識,但你必須會寫你自己的名字,僅是這一點,就不知道為難了多少人。
其實,看似是為難,又何嘗不是一種考驗?
你念沒念過書,寫沒寫過字,從字里行間,都是能夠窺探出來的。
如果你說你大字不識,可你寫出來的字,卻分明有練過的痕跡,那就證明你說了謊,這個人,自然是用不得的。
為什么要詳細的記錄家庭住址,家里面所有家庭人員的名字呢?
因為在登記之后,他們就會以為這一欄就算過關了,倏然不知,余寧霞在面試的時候,會再度問出來,兩廂一對比,你是不是這家人,就很清楚了。
如果這兩個你都僥幸過了關,那么在問你在家里做什么活,都是怎么干的,有沒有發現什么訣竅,亦或者問干活的步驟的時候,你的回答若是讓在場的考官察覺到了突兀之處,那么對不起,你依然是要被淘汰的!
如果以上你都沒有任何的問題,甚至就連你的手,也恰到好處充滿了干活的痕跡,很好,你的第二關算是過了。
以為這樣就萬事大吉了,那你就又錯了,因為接下來還有一系列艱難的考驗。
比如,在面試的時候,他們會隨時查驗你的臨場反應,你究竟是握刀握劍握筆的,還是扛鋤頭的,人的本能反應是錯不了的。
如果臨場反應考驗不出,還有晚上的偷襲,總之,不試探清楚,余寧霞是絕對不放心用的。
除了這些,她還會依次調查二次面試,三次面試成功的人,這次的面試主要針對家庭的情況,你的音容相貌與這家人像不像,你們家人的人品怎么樣,都會被列為考核的內容。
如此折騰下來,基本上挑選出來的人,是能夠放心大膽用的。
而這場面試,也因此折騰了近十天的時間,最后,二百多個人里面,只挑選出了八十五個人。
而那些沒有被選上的,心虛的,則灰溜溜的走了,趾高氣揚進行謾罵的,則被直言不諱的道:“知道你為什么沒被選上嗎?這就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