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出門又有七八天,縣衙那里早不知道積壓了多少公文了,余寧霞知道他的記掛,就連忙催著他回去了。
一覺醒來時,已經是第二天了,天剛蒙蒙亮,余寧霞就起來了,許久沒有回來,她還挺懷念大海的味道,和浪拍打巖石的聲音呢,于是便迫不及待的來到了海邊。
漁村的村民還是這般的勤勞,還才剛亮,海邊的漁船便都已經出了海,只留下幾個閑散的婦人在海邊撿東西,看到余寧霞,紛紛過來熱情的問好。
這幾個月來,余寧霞的收購站可是給他們提供了不少的便利,也讓她們這些留守的婦人們有了賺外快的途徑,就連孩子和老人有時候也能幫助一二,大大的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條件。
所以從心眼里感謝余寧霞,而且村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找他們要種子,打算這一季度的稻谷收了之后,就改種紅薯。
對此,余寧霞表示歡迎,去年就打算給,是他們不敢嘗試,既然今年敢了,她沒理由不給,唯有這山水縣的老百姓生活條件好了,夫妻倆才能早日離開這里,過自己的小日子去。
在海邊逗留了一會兒,伸展了一下身體,余寧霞便踱步去周遭的地頭看了看。
兩廂一對比,就對跟著她出來的繡珍道:“看到了嗎?這里的地啊,是沒救了,頂多種點零星的散的蔬菜啊什么的,種糧食還得靠柳青府那邊的農莊。”
“夫人,這樣一來,豈不是山水縣再怎么折騰,也就這樣了?”
余寧霞搖頭,“那倒也未必,這地頭雖然種糧食效果不好,蔬菜瓜果卻是可以的,不過讓村民們舍棄糧食種果樹,又有些不現實,畢竟,他們也是要吃飯的。”
“所以,還需要日后好好規劃才行。你看著周遭的山有多少,大部分都是沒用的山,如果將山上的樹都換成了竹子或者果樹,或許能夠帶動起來沙壩村的經濟,不過,如此一來,就又是一項大工程!”
旱災的時候,靠著團結一心的村民們,將這周遭的路修了個七七八八,雖然不夠完美,但也比以前一下雨就不能走的路好上太多,回頭再修修補補,這路一通,將來山水縣的漁民才能將更多更好的海產品賣到柳青府和周遭的幾個城鎮去。
山水縣窮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想要立即扭轉過來,根本就不可能,循序漸進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回到家的時候,早飯已經做好,黏糊糊的蔬菜粥,配上蒸紅薯,余寧霞吃的胃口大開。
“哎呀,可得幫我好好感謝這王家爺奶和趙家爺奶,沒有他們在咱們這前后院種的早紅薯,我哪能吃到啊,許久沒吃,還怪想的。”
京城來的四個奶娘和嬤嬤還沒到,余寧霞自然樂的輕松,當然,如果不讓她去喝那黑乎乎的保胎藥的話,她就更愜意了。
飯后,余寧霞回房間小憩,就進入了空間。
渾汗如雨兩個時辰后,余寧霞這邊剛剛直起身子,那邊就對聽到提醒有人找。
一聽有人找,余寧霞慌里慌張的就要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