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回味著晚上的飯食:“嗯,不錯,豆腐爽滑、軟嫩。就是老人小孩子吃也可以。主要是這個豆腐也不受季節的限制,什么時候都可以做。”
溫情又轉頭看向司徒盛:“那爹您的意見呢?”
司徒盛沒有回答溫情而是反問:“老三家的,你是想也做了這豆腐來賣嗎?”
溫情覺得怪不得司徒家幾個孩子都這么優秀呢,就沖著老二這舉一反三的本事,幾個孩子也不是池中物呀:“是的爹,咱家人多地少。家里只有十畝水田,八畝旱地,一畝菜園。每年交完公糧也不剩不下什么了。農閑的時候哥哥們還要去鎮上打短工,累不說還掙不到幾個錢,有時候遇到不講理的東家根本就掙不到錢還有可能有危險。”
其實溫情說的是那個時候大多數農村人的現狀,但是沒有辦法,沒錢沒權的就只有被剝削的份兒了。古代可不是個講究人權的地方。
“現在娘跟嫂子、我、洛羽我們每天可以進山找藥材、菜蘑菇貼補些家用。我想以后我們也可以做豆腐賣給一品堂,即使是農閑的時候哥哥們也不用進城打短工受氣。但是做豆腐這些力氣活主要還是爹和哥哥們來做,所以我今天晚上就是想征求一下你們的意見。”溫情看著司徒老爹和兩個大伯哥認真的說道。
三個大男人,各自思考了一會兒交換了一下眼色,然后司徒老爹做決定:“那明天我們就做一天先試試水,如果也跟今天的蘑菇一樣可以跟一品堂簽協議那我們就天天做來賣。”
“那這豆腐我們準備賣多少錢呢?”司徒皓軒提出來。
“一斤黃豆能出4斤豆腐,我們這黃豆是2文錢一斤,再算上時間和人工費,又因為我們是頭一份,所以我想一斤豆腐賣10文錢.”
王氏只感覺到不可思議:“會不會太貴了,都跟肉差不多了,有人買嗎?”
要知道現在的肥肉18文一斤,瘦肉才15文一斤,就是一斤精米也才12文一斤,10文錢那是可以買兩斤糙米,5斤高粱面的。所以王氏只感覺賣的太貴了。
溫情卻不覺,笑著解說道:“物依稀為貴,我們家的豆腐是獨一份的。我相信一品堂也不會覺得我們家的豆腐貴。二嫂你就放心吧。”
“既然你這么說那我就沒什么問題了,大不了拉回來我們自己家吃。這么好吃的豆腐就是讓我頓頓吃我也吃不膩。再說三弟妹你的手藝也好,做出來的菜就是好吃。”王氏又發揮了她二貨吃貨的本性。
一家人看著插科打諢的王氏,都知道她那性子,也就搖搖頭只笑不語。
司徒鴻浩和司徒鴻軒更沒有意見,其實他們早就覺得單靠種地是沒有什么大出息的,想要掙錢還是得另辟蹊徑,但苦于沒有門路,現在有人給他們指點迷津,他們自然是追隨了。年輕人就是頭腦靈活,敢鉆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