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云里,每一陣風過,我們都互相致意,但沒有人聽懂我們的言語。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當曾云風讀完這首詩之后,從懷里掏出這首詩,給了秀兒。
曾云風說道:“這首詩,即使我寫給你的,也是你寫給我的,希望這詩能成為我們的定情之物。”。
曾云風說完將這首抄著詩的紙張遞給了秀兒,小姑娘滿心歡喜地接過去,仔仔細細的又閱讀了一遍。
這首詩是曾云風記憶中的一首詩是一位叫舒婷的詩人寫的。
但是這個時代應該還沒有她,其實這首詩里面的橡樹和木棉兩個形象,終生也不能永遠的在一起。
但是他們的愛意,體現的愛情觀,卻鼓舞著無數的青年。
這位秀兒姑娘,反復的看了幾遍之后,鄭重地將它疊起來藏在懷里。
而另一面,曾云風的這位母親也是對曾云風上次的話上了心,之后就給自己的大哥朱傳文說了一門親事。
看來自己的這位母親實在是等不及了。
等不及自己的兒子早早給自己的給自己抱孫子了,自己的這位便宜老爹朱開山和自己的母親年紀也越來越大。
沒有哪一位母親或者父親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盡快結婚生子,給自己帶來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而曾云風的這位母親就是這樣一個人。
等曾云風回到家里的時候。
剛好碰到自己的母親給自己的大哥朱傳文找了一個兒媳婦兒,這位兒媳婦的舅舅正在廳堂里坐著,曾云風,回來之后也不好不去見他,于是就坐在了自己母親的旁邊。
但是這位關先生咬文嚼字,要不是曾云風還懂些東西,自己家的人估計要有些出丑了。
這位舅舅問了幾句,關于自己便宜老爹朱開山家里的情況。
“關某心中有一個疑團,疑團如鯁在喉,不吐不快。”這位舅舅說道。
自己的這位母親可就聽不懂了,然后就回答道:“關先生,你是不是吃什么東西噎著了?那喝點兒茶。”。
曾云風在一旁聽了,便知道,母親可能不太懂這些知乎者也的東西。
因為這些個前清的王爺格格旗人什么的,受到這些文人的影響頗深,說話繞來繞去,遠遠不如現在的老百姓說白話。
自己的這位母親也一向直來直去,聽不懂也是很正常,但是這位關先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說這些話,曾云風也不能不坐視不理。
雖然旁邊坐著自己的弟弟傳杰的未來媳婦,可以說是傳杰他青梅竹馬長大的一位未來媳婦,但是曾云風自己作為大哥的弟弟,在這個家里還是要站出來說話的。
于是后面的話就變成了曾云風和這位舅舅一問一答。
這位關爺就直接問道:“朱先生不知道,我可否問一下?令兄早已經過了弱冠之年,何以中饋乏人?”。
曾云風就回道:“兄長早年已有婚配,但因家中變故,路途遷徙,中土家人失散,是以兄長多年未娶,然父母高堂年事已高,不能久候,以至今時談婚論嫁。”。
這位舅舅關爺又問道:“請問令兄貴庚啊。”。
曾云風答道:“二十有六。”。
這位舅舅關爺又問道:“令郎臺甫怎么稱呼?”。
曾云風答道:“兄長大號朱傳文。”。
這位舅舅關爺高興地答道:“耕讀傳家,千古文章,好名字,好名字。”。
在一通瞎聊之后,這位舅舅關爺特地顯擺了自己的一些肚子里的墨水,這位舅舅終于把自己的大哥朱傳文叫來,看了一下,覺得這個人比較合適。
于是將這門親事就定了下來。
求推薦收藏打賞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