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是1915年之后,最年輕的諾貝爾獎得主!”
“繼屠呦呦院士之后,這是華夏籍學者拿到的第二枚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恰好相隔了十年,這枚獎牌再次成為了華夏籍學者的榮光!”
“人工造血設備的出現,對世界醫療行業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挽救了無數患者的姓名,哪怕是電視機前的你我他,在未來的某一天,也一定會用的上人工造血設備生產的人工血液。”
“這是多么偉大的醫療壯舉!”
“讓我們一起由衷的感謝陳長安先生為華夏,乃至世界醫療行業做出的卓越貢獻!”
王冰冰通紅著臉,洋洋灑灑的發表了一番激動人心的贊歌,心里十分的激蕩。
此時她非常的想要近距離的站在陳長安的面前,親自采訪采訪他,想問問他對榮獲諾貝爾獎的感覺是什么樣的,此刻的感想如何。
可惜的是,此時并沒有媒體采訪的環節。
陳長安在短暫的停留,向四周的媒體和圍觀群眾們揮了揮手后,就扶著父母坐進了諾貝爾基金會安排的禮賓車中。
上車之后,陳長安搖下了車窗,向激動的同胞們微笑著點頭致意。
他們在零下十幾度的天氣里,在酒店外等候了數個小時,臉蛋都凍得通紅,睫毛上都結了一層薄霜,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最后感謝了他們一番后,陳長安便和其他諾貝爾獎得主一起坐著禮賓車,前往了頒獎典禮現場。
諾貝爾頒獎典禮的流程已經經過了上百年的優化,早已有了定例。
下午四點半一準,音樂廳里便響起了古典而又肅穆的瑞典王室樂曲,這便代表著,諾貝爾頒獎典禮正式開始了。
一曲《國王之歌》演奏結束后,諾貝爾家族成員、瑞典王室成員、政界領袖,來自文化界、藝術界、學術界的受邀人士,以及受邀的各國大使,還有獲獎人的親朋好友們,林林總總一千多人一起站起身向國王送上了敬意。
頒獎典禮這便拉開了帷幕。
而此時的陳長安,卻不在舞臺下的賓客席上,而是和其他幾位諾貝爾獎獲獎人,一起在頒獎臺的幕后,等待著自己的名字在音樂廳中響起,再出去接受這一千多觀禮嘉賓的歡呼與他們送上的祝賀。
不過在這之前,首先走上頒獎臺的是諾貝爾基金會主席赫爾丁先生。
他得先進行一番隆重的開幕致詞,無非就是稱贊一下過去一年科學界做出的成就,贊美一番獲獎者們的優秀成果,再展望一下未來,希望未來的科學界越來越好,優秀的科研成果越來越多,文學作品也蓬勃發展。
這些打著官腔的致詞,陳長安基本上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根本沒有心思去仔細傾聽。
站在頒獎臺的幕后,陳長安此時和其他幾位獲獎人的表情幾乎一樣,全都有些緊張和激動。
因為在赫爾丁先生開幕致詞結束之后,就該開始頒獎了!
那一枚金燦燦的諾貝爾獎牌,紅彤彤的證書,以及一張一千萬瑞典克朗的獎金,都在等著陳長安上臺領取!
那是只屬于他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