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作寒暄,陸康邀請孫策進入舒縣。
還是那熟悉的縣衙,和兩年前沒什么太大的變化。
“轉眼兩年,下官也沒想到,兩年的時間,州牧居然能到達這樣的高度。”陸康此刻卻已經不再坐在上首,把這里讓給了孫策。兩年的事情,物是人非,讓人感慨。
“當年答應過太守,若是兩年還沒有達到這個程度,也無顏再來。”孫策謙虛說道。
“老朽為大漢盡心盡力,已經快一輩子,身上已經是牢牢刻上大漢的印記。”陸康感慨,“投靠州牧,自然是不可能的……”
沒等孫策說些什么,繼續說道:“只是年紀到底大了,打算乞骸骨。只是在這之前,袁術僭越稱帝之事,卻不能置之不理!”
“這個本官可以理解!”孫策點頭,陸康的想法,來之前已經猜測到了。
陸康也不管孫策知不知道,守護十多年的廬江郡,就這樣讓給別人,臨了總要任性一把。
只是任性歸任性,也不希望因為自己,連累兒子和侄孫的前程。
索性先把事情攤開來說,看看孫策是個什么意思。現在看來,對方的心胸的確寬廣。
話說回來,這孫策長得,的確好生養。
可惜已經嫁人,再加上自家兒子年紀太小,否則怎么都要,稍微為他爭取一下。
“咳……”聽陸康這有些歧義的話,孫策還是輕咳了一聲,“如今袁術稱帝,朝廷下達檄文討伐。本人為揚州刺史,討逆將軍,自然責無旁貸!”
頓了頓,繼續說道:“這次討伐袁術,本將親自統兵,自舒縣攻打合肥,再取浚遒縣;同時另外有大軍五千,自牛渚北上攻打歷陽,取阜陵和全椒。”
匯合就不需要匯合,畢竟還要防備劉備軍從廣陵或者下邳打過來。
蔣欽的水軍還要巡視江面,避免敵人渡江攻打吳縣,雖然這個概率幾乎沒有。
“本官應該如何配合?”陸康沒興趣聽計劃,他只需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計劃這東西,有時候實施的時候,稍微有點變故,就會距離原本的路線十萬八千里。
尤其是戰爭這東西,大多都是看三步算兩步走一步。
畢竟對陣也不是固定的程度,只要按照固定的破解方程式走下去,就一定能獲勝。
雙方都在思考,都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甚至推翻原本的計劃。
這種情況下,謀士的‘睿智’真的很有用處,能及時調整謀略。
“本官需要太守坐鎮廬江郡,汝南郡那邊,很快就要不太平!”孫策說出她的要求,八十多歲的老人,過去前線,就軍旅那個情況,再加上一路顛簸,估計還沒開戰人沒了。
旁邊的朱信此刻,也是想起《三國演義》里面的王朗,記得當時他也是七八十歲,還非要去前線當說客。
結果被諸葛亮一番痛罵,急怒攻心的,一口氣喘不上來,直接從馬上摔落。
就他那個年紀,那么一摔,當然再也起不來了。
朱信當然知道這是演義虛構的橋段,不過人老真的經不得折騰。
有些七八十歲的老人,摔一跤之后再也站不起來的情況也有。
就算打算去醫院打個鋼釘,醫院方面也不會答應。
“也就是說本官無法上前線?”陸康語氣有些不悅。
“當年太守奉命前來廬江討賊,坐鎮至今。如今廬江可能也會成為戰場,這里依然需要太守坐鎮,正好有始有終。”朱信出面說道。
“父親……”陸績出面,“您是朝廷封的廬江太守,鎮守廬江才是您的職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