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就算是我們不接代工訂單了,那些外國企業想另起爐灶再見新廠,也得看我們的臉色,因為相關的產業鏈掌握在我們手上。”
陸光明頓時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還是董事長高瞻遠矚,如果真的能構建起醫療器械的產業鏈,到時候我們將立于不敗之地”
做代工就是流水線狗,掙個辛苦錢,大頭都被品牌拿走了。
就好比富士康生產一臺蘋果手機只賺四美金,再分配到工人手中可能只有幾十美分,聽起來只是賺個皮毛。
但實際上,富士康通過代工,卻構建了一整套的供應商產業鏈,這些產業鏈不乏有富士康直接投資的企業,他們都是跟著富士康走的,富士康去哪里設廠,供應商產業鏈就會跟著去哪里。
真正了解代工行業的人會明白,富士康最恐怖的地方,不是雇傭了八十萬的工人,而是背后那個龐大的供應鏈體系。
一臺手機四美元的組裝費的確不高,但要是算上整個零部件供應鏈,那利潤可就很可觀了。
好在富士康只是單純的做代工,他們自己是不做電子產品的。
試想一下,如果富士康自己也做電子產品,搞一個富士康手機跟蘋果競爭,等到蘋果出新品的時候,分分鐘就能在生產端卡住蘋果的脖子。富士康只要隨便找個借口,延遲幾天出貨,蘋果的股價就得來個幾連跌。
也正是由于富士康自己不做產品,所以富士康與蘋果之間,最終也只能是相互制約,相互依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平衡關系。富士康離不開蘋果,蘋果離不開富士康。
富士康和蘋果任何一家,但凡能找到替代者的話,那么兩者的平衡關系立馬會被打破,整個蘋果生態鏈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又做代工,又做品牌,再能夠控制整個產品供應鏈,分分鐘可以反客為主,等于是這個行業的話事人了。可以算是代工模式的終極形態。
這種代工終極形態的企業,在中國也不是沒有,比如中國的家電行業,像是美的、格蘭仕等,都是又做代工,又做品牌。
終極形態的結果就是給人家做幾年的代工,幾年后順便就把人家的業務給收購了。
李衛東就是懷揣著這種打算。
先通過做代工,學習國外品牌的先進技術,等到合適的時機,直接將他們的業務收購到自己手上。
到時候幾個品牌獨立運作,市場卻都是自己的,還不算是壟斷,真是美滋滋
htts:book111168912231116ht
天才地址。小說網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