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被撞的話,三蹦子還沒有保險,也無法給乘客帶來賠付或其他保障。
除此之外,三蹦子還會造成噪音污染、影響市容市貌、擾亂正常秩序等問題。
可以說三蹦子在滿足老百姓交通出行需求的同時,也表現出了其極為負面的一面。
如果富康農機開始生產三蹦子的話,等于是又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以后滿大街都是三蹦子亂竄,所造成的各種問題,肯定會給民眾帶來困擾,也會讓城市管理者十分頭痛。
每次想到這里,李衛東便有一種過意不去的感覺。
但李衛東轉念又一想,三蹦子又不是中國所獨有,比如很多東南亞和南亞國家,滿大街上跑的也都是三蹦子。
之所以如此,無非就是兩點原因,一是國家不富裕,沒有足夠多的公共交通來滿足老百姓的需求。
二就是老百姓不夠富裕,買不起汽車,所以只能用三蹦子。
三蹦子之所以能夠大行其道,其實是城市發展的必然,沒錢,可不就得靠三蹦子么!
當經濟發達了,城市里公共交通覆蓋面越來越廣,老百姓手里有錢買汽車,三蹦子的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
李衛東的三蹦子圖紙上,畫了好幾款樣式的三蹦子。
后面的客艙為例,有用鐵皮包裹的,有用防雨棚包裹的,也有用金屬架加玻璃進行包裹的。
客艙的座椅,也弄出了好幾種的布局,有一排的,有兩排的,還有可挪動式的,另外座椅也分彈簧和不帶彈簧兩種,頗有一種MPV后排的感覺。
駕駛室方面,同樣也有好幾種款式,有的只有一個頂棚擋雨,有的安裝了前擋風玻璃可以遮風,有的則是帶兩邊的門,算是將駕駛室全完包裹起來。
富康的農用車,拉兩三噸貨都沒有問題,改裝一下的話,后面帶四個人綽綽有余,動力和剎車都有保障。
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發動機的噪音有些大。
“正常拉四個人,也就是五百斤的重量,我們可以選擇小排量的發動機,噪音小,省油,動力也夠。”李衛東開口吩咐道。
“好,我們馬上讓人去更換調試。”杜家海點了點頭,然后便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老杜,有什么好直接說,難不成還拿我當外人啊!”李衛東開口說道。
杜家海馬上說道:“董事長,新研發出來的這種三輪車,后面有座位,是用來拉人的,應該算是客運營運車輛了吧?
咱們富康農機之前做的都是農用車,用的是農機的手續,如今做營運車輛的話,農機的生產手續可就不通用了。
據我了解,生產營運車輛,必須要有專門的手續。咱們現在還沒有手續呢,如果直接生產的話,屬于無證生產,就算是生產出來也不能賣,否則是要惹麻煩的。
至于營運車輛生產的手續嘛,歷來都是比較難辦的,特別是客運車輛,國家的把關更是非常嚴格。就咱們這種農用車改裝來的機動三輪車,恐怕辦不下來生產手續啊!”
八十年代的時候,國家隊運用車輛的生產并沒有很嚴格的監管,很多國營的汽修廠,弄個輕卡的地盤,自己焊一個客車的車身,就能直接上路,也沒有人去管。
那個時代車輛畢竟是匱乏的,只要能把車弄出來,滿足市場需求,甭管什么手段都可以。
然而進入到九十年代以后,國內的法律法規開始健全,監管也更加的嚴格,營運車輛已經不是修理廠隨便焊個架子就能上路的了,要有正規的手續才行。
富康農機想要生產以營運為目的的三蹦子,就必須得去辦理相關手續。
李衛東知道,三蹦子作為營運車輛,國家本來就不提倡,怎么可能辦的出來營運車輛的生產手續!后世那滿街跑的三蹦子,又有哪個有營運車輛的生產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