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集團的經營策略就是全面化發展,無論什么行業都要橫插一腳。
但也正因這種快速擴張式的發展,使得大宇集團大而不強,大宇集團的主要業務中,少有做到韓國第一的。
做外貿和零售,大宇集團比不過樂天;做電子,大宇集團比不過三星;做通訊,大宇集團比不過SK;做汽車和造船,大宇集團比不過現代;做日用品,大宇集團比不過LG;做鋼鐵,大宇集團比不過浦項制鐵;做工業原材料,大宇集團比不過斗山;做石化和交通,大宇集團比不過韓亞。
這種大而不強的狀況,也給大宇集團日后破產埋下了伏筆。
1996年,大宇集團的領導人金宇中,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五年計劃”,就是要在五年內,將大宇的海外業務增加一倍,同時大宇的工廠規模也要增一倍。
然后就發生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韓國經濟崩潰,這個擴張性的“五年計劃”,就成了,就成了作死計劃。
600多億總資產的大宇集團,短時間內就走向了破產的道路,曾經被韓國人視為民族英雄金宇中,被判10年監禁,罰款20多萬億韓元。
最終大宇集團的資產,也被多家美國企業低價吞并,連渣渣都沒剩下。
這也是亞洲金融危機中,韓國企業的真實寫照。當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愿意貸款給韓國,所附加的條件,對于韓國人而言,用“喪權辱國”來形容,都是比較善意的。
韓國最終在亞洲金融危機當中活了下來,并且迅速的恢復了元氣,但是其付出的代價,就是把整個國家賣給了華爾街。
比如韓國第一的三星集團,華爾街占股55%。而三星的優先股,更是有近九成,控制在華爾街手中。掌控三星的李氏家族,只擁有三星2%的股權。
好在李氏家族通過復雜的股權架構,牢牢的控制著整個三星集團。
然而優先股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享受分紅,所以華爾街通過分紅,拿走了三星大部分的利潤,承包韓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三星集團,實際上是華爾街的打工仔。
正是因為韓國在亞洲金融危機當中,實在是太慘了,李衛東才不把大宇集團放在心上。
現在的大宇集團,跑來收購三全廠,應該是在實施那所謂的五年擴張計劃。
然而大宇集團這種行為,在李衛東看來,無疑是上門送死。大宇集團擴張的速度越快,等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后,死的就越快!
即便是大宇集團真的收購了三全廠,李衛東也完全不擔心,大不了就等到11月份,亞洲金融危機的風波到了韓國,大宇集團面臨破產危機,會主動將三全廠給吐出來。
……
兩日后,李衛東又來到了金州。
而這兩天的功夫,陸光明也搜集到了更多的情報。
“金州市本來就有大宇集團的辦事處,根據我打聽的情況,大宇集團的人是在二十天前,向金州市提出收購三全廠的。”陸光明開口解釋道。
“二十天前?就是三全廠資產和債務評估剛剛結束的時候吧?”李衛東開口問道。
陸光明點了點頭:“差不多就是那個時候,咱們剛開始談價格,韓國人就來提收購了。”
“三全廠的估值才剛完成,馬上來提出收購,這是有內部人員泄露消息啊。”李衛東不以為意的笑了笑。
這也是正常的事情,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收購一個擁有上前職工的企業,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
“這大宇集團的人也真會省事,想收購企業,自己不去做調查,偏偏在別人都快談好的時候,橫插一腳跑來截胡!”陸光明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