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的觀察,日本四大券商之一的山一證券,肯有可能就是那一顆炸彈。在五月份的時候,山一證券附屬的小川證券,就已經停業了,這可不是什么好的信號。
或許山一證券的堡壘就在眼前。所以我建議,如果我們國家有在日本證券行業進行投資的話,應該立刻撤出,以規避風險!”
……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中,有兩個國家對本國貨幣的貶值采取了放任態度,面對國際集團金融大鱷的攻擊之后,直接就躺平了,任由貨幣貶值。
一個是菲律賓,菲律賓政府認為,貨幣貶值將有利于菲律賓的出口,于是就任由菲律賓比索貶值。
當然另一個原因是,菲律賓也沒有那么多外匯存底,可以跟國際金融大鱷對抗,干脆就不抵抗,聽之任之了。
更何況菲律賓的工業本來就是比較落后,GDP主要靠服務業推動,而且其中最大一部分還是靠輸出外勞,菲律賓比索貶值,反而使得外勞寄回來的錢顯得更多一些。
國際金融大鱷也不是傻子,菲律賓這窮哈哈的地方,本來就沒有多少油水,他們在菲律賓賺了點聊勝于無的剔骨肉,便轉戰其他國家和地區。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經濟學家很少談論亞洲金融危機中的菲律賓。大家都在商量著怎么吃肥牛的時候,誰會去在意那一丁點剔骨肉?
而基數越小,越容易恢復。在亞洲金融危機中,菲律賓損失相對其他國家并不算大,金融危機過后,菲律賓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恢復了亞洲金融危機前的經濟水平。
另一個任由貨幣貶值的國家,就是日本。
日本打的算盤跟菲律賓一樣,認為日元貶值有利于出口。
當時的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日本近四成的GDP是由出口驅動的,如果日元大幅度的貶值的話,必然會刺激到日本出口,從而推升日本的經濟。
而且過去的幾年里,日元一直在升值,所以日本認為,日元是有很大的貶值空間的。
但日本算錯了一筆賬,那就是亞洲金融危機,使得日本國內的債務體系崩盤。
當年日本刺破房地產泡沫后,出現了大量的呆賬壞賬,然而日本的經濟依舊高歌猛進到1995年,仿佛沒有受到房地產的拖累。
但房地產呆賬壞賬的問題,實際上只是被掩蓋,但并沒有被解決。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日本金融行業無法繼續從東南亞獲取高額的利潤,當年刺破房地產泡沫而埋下的雷,終于在此時爆炸。
早在1997年五月份的時候,日本小川證券的停業,就是一個示警,而當時恰恰是國際金融大鱷對泰國發動最后一次試探性攻擊的時候。
小川證券隸屬于山一證券,山一證券又是日本四大券商之一。小川證券的停業,也從側面暗示,山一證券是有雷的。
到了十月份,京都的共榮銀行,以及日本的零售商八佰伴倒閉。
京都共榮銀行主要業務就是投資東南亞,而八佰伴自1990年開始,瘋狂的拓展東南亞業務,同時還在東南亞各國開展貿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