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該不會直接回答說感興趣吧?”李衛東開口問道。
“我當然你不會那么說,我又不蠢。”陸光明接著說道;“我告訴沈淵,我們考察了幾家南方的企業,已經開始談具體的收購細節了。
然后沈淵就求我,再考慮考慮三全廠,我又跟他扯了半天,才勉為其難的答應下來,說會向你進行匯報的。
等回頭我回他電話的時候,就說你本來是不打算考慮三全廠的,但我說了很多的好話,好不容易才讓你回心轉意,重新考慮三全廠!”
陸光明到底是醫藥代表出身,耍這種心機手段,還是手到擒來的。
只聽陸光明接著說道:“我托港島的朋友打聽了一下,說大宇集團最近開始大規模的拋售資產,正在進行的海外項目也都停了下來,看來是資金鏈出現了問題。
董事長,你可真是神機妙算啊,大宇集團可是市值六百多億美金的企業,這么一個龐然大物,說出問題,就出問題了!”
李衛東則開口答道:“這不光是大宇集團的問題,而是整個韓國的問題,亞洲金融危機的這把火,終于燒到韓國了!未來一年,韓國企業的日子都不會很好過。”
……
亞洲金融危機當中,韓國損失慘重,幾乎將整個國家賣給了華爾街才挺了下去,大企業和銀行都成了外資控股,而整個韓國也淪為了華爾街的打工仔。
韓國的問題跟東南亞國家一樣,都是債務的問題。比如用短期貸款進行長期投資,用美元和日元借款,用本幣貸款。
這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的海外投資,但會使得貨幣體系很容易遭到攻擊。
而與東南亞國家不同的是,韓國有大量的國內債務,是企業之間互相擔保造成的,而這些企業恰恰又與財閥有關。
韓國的經濟被大財閥控制,這些大財閥旗下又有很多的子公司,涉足了韓國的各個企業。
當這些子公司缺乏資金,會通過互相擔保的方式,獲得銀行的貸款。
更有甚者,當韓國的金融業開放以后,財閥自己就有債券公司,這樣一來子公司之間互相擔保,就變得更容易起來。
而韓國的政策,本來就鼓勵銀行向這些財閥放貸,所以對于這種子公司互相擔保,審查的也比較松散。
A擔保B,B擔保C,C再擔保A,然后大家都拿到了貸款,這種互相擔保本來就有著非常大的風險,一旦其中的一環出現了問題,那么所有人就一起完蛋。
當亞洲金融危機來襲時,韓國本來是有一定抵抗能力的。韓國畢竟是一個富裕的工業化國家,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肯定要比窮國強的多。
但是韓國的這種大財閥子公司互相擔保,卻使得韓國遭遇到亞洲金融危機后,金融體系瞬間崩盤。
對于韓國財閥而言,只要是其中一個子公司出現了問題,那么其他子公司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起倒下,連帶著整個財閥也一去完蛋。
大宇集團就是這個樣子,在1996年的時候,大宇集團制定了擴張的戰略,而擴張是需要錢的,于是大宇集團用子公司互相擔保的方式,獲得了大量貸款。
所以當金融危機爆發以后,大宇集團是財閥中一個申請破產的。
因為他們的攤子鋪開的實在是太大了,子公司之間的貸款也太多了,資金流瞬間斷裂,救都救不回來。最終六百多億美金的資產,全都便宜了美國人。
這種情況,也就只有在韓國才會發生,韓國為了發展經濟,放任財閥的野蠻成長,甚至是拔苗助長。而這種拔苗助長所造成的隱患,總會有爆發一天。
可以說財閥經濟鑄就了韓國的經濟成長,也給韓國的經濟體系帶來了無法解決的結構性問題。
如果某一天,韓國經濟再次崩盤的話,問題必然還會出在財閥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