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的分歧實在是太大了,市里面要拿51%的股份,余下的是員工和沃爾沃分;沃爾沃則想要90%的股份。
這種巨大的分歧,哪怕是每次談判互相讓一步,至少也需要幾十次的談判,才能達成共識。
幾十次的談判啊,不知道要談幾年。萬一雙方要是不想讓步的話,談判時間還要更久。
更關鍵的是,正如李衛東所說,沃爾沃一張嘴就是90%的股份,剩下的還能有多少分給職工,能分給職工的那部分,又有多少能落在自己手里?
這么算起來的話,李衛東開出的條件是真的很優厚。20%的股份給管理層,作為一把手的總經理,分其中的一成不過分吧?那就相當于是富康工程2%的股份。
與之相比,繼續待在重型機械廠里等著被沃爾沃收購,大概只能分到小數點后好幾位的股份,而且還得是幾年之后。
良久之后,丁友亮終于長嘆一口氣,隨后開口說道:“李董事長,這么大的事情,還是給我一些時間,讓我再考慮考慮吧!”
李衛東也沒有指望丁友亮會馬上答應自己,人家好歹是堂堂一個國企的一把手,不是那么容易會被撬走的。
不過李衛東對于丁友亮的加盟,倒是很有信心。
富康工程和重型機械廠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企業的性質。
富康工程是民營企業,重型機械廠是國有企業,這大概是丁友亮最看重的地方,國企職工的身份,也是丁友亮最不愿意放棄的。
從計劃經濟時代過來的人,對于國企往往都會有一種依戀和情感,更何況丁友亮還是堂堂的廠長,對于國企的感情就更加深厚。
讓丁友亮跳槽富康工程公司,心理的那一關大概是最難過的一道門檻。
不過沃爾沃已經提出要收購重型機械廠,未來的重型機械廠也不再是國有企業,即便是丁友亮留下來,也終將與國企說再見。
……
丁友亮很清楚,沃爾沃收購條件這件事情上,李衛東沒有必要騙自己。
但他仍然不相信李衛東的一面之詞,于是他動有關系,多方打聽,終于確信李衛東說的是真的。
沃爾沃要收購重型機械廠90%的股份,但只愿意出3000萬美金,這與市里面要求分歧巨大,收購談判也暫停下來,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會重啟。
就個人的未來發展而言,去富康工程,的確是一條更好的路。
“李衛東親自來邀請我,開出的條件也是誠意滿滿,可我一個外人空降到富康工程,而且還是當總經理,免不了會有一些人對我不服氣。
即便李衛東是信任我的,但我也不能空著手過去,得有一份投名狀才行,這樣的話去到富康工程才能服眾。可是該獻上什么樣的投名狀好呢!”
丁友亮皺起眉頭思考起來。
也就在這時,手機鈴聲響起,顯示的是一個不常見的陌生號碼。
丁友亮拿起手機,一個聲音從聽筒中響起:“是丁廠長么?我是富康工程的張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