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墩兒的名字里之所以有個“墩”,是因為這里曾經是是個土墩兒。
而之所以會是土墩兒,是因為下面埋著東西
河流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黃河則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新石器時代,黃河下游的各個支流,更是誕生了不少東夷部落。
這些部落有大有小,小一些的部落只有幾十人,大一些的部落也只有千余人。
新石器時期,中國人口是比較少的,就比如黃帝大戰蚩尤的涿鹿之戰,據考證也只有兩三萬人參加戰斗,這么算起來話蚩尤那八十一個部落,一共也就湊了一萬多人,外加幾只熊貓。
不過這跟歐洲中世紀比起來,依舊是規模龐大的戰斗。歐洲中世紀的那些領主之間戰爭,還比不上中國兩個村的械斗,
幾十人的小部落,占地面積絕對不會很大,那個時代的人不像現在這樣,有什么二局三局大平層別墅,一戶人家也就是一間房。。
而且還要考慮低于野獸的襲擊,所以不可能居住的太分散,畢竟那個時代,就連大熊貓都不靠賣萌為生,豺狼虎豹吃起人來自然是不含糊。
臨時搭建的帳篷里,張教授正在擺弄著一個銅片。
“這是一個銅鏟,材料是黃銅,看起來這片遺址應該與九黎部落有關。”張教授開口說道。
“這很正常,黃河下游的部落,大多數都曾經被九黎部落征服,所以這里出現黃銅器具,也是很正常的情況。”旁邊一個姓何的教授開口答道。
這雖然是一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但并不代表當時的人不懂得使用銅器。根據考古發現,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就非常擅長冶銅技術,當然他們當時所冶煉的還不是青銅,而是黃銅。
哪怕是黃銅,做成的武器也比石器和木器好用的多,也正因為九黎部落善于冶煉銅器,因此蚩尤才能統一東夷各個部落,短時間內就能夠形成一個跟皇帝抗衡的部族。
傳說中蚩尤刀槍不入,大概也是因為他身上穿了銅制的護具,以當時的科技水平,未必到達鎧甲那種程度,但身上掛上幾根銅條銅片之類的東西,也足以抵擋木器和石器的攻擊。
所以東夷文化當中,發現黃銅的遺址,基本上都能跟九黎部落扯上關系。
就在此時,一個喊聲從帳篷外面響起。
“張教授,你快來,有重大發現”
叫嚷的人是張教授的一名學生,聽到“重大發現”這四個字,張教練立刻放下手中的銅片,旁邊的何教授也第一時間跑了出去。
兩位教授走到了一個坑里,看到幾位考古人員,正從泥土中清理出一個完整的三足陶鼎。
說是完整,其實表面也有些損壞,好在腿沒斷,這就算是完整的了。
鼎在中國古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最初是用來煮肉的,但后來逐漸演變成為權力的象征,九鼎更是象征著至高無上的王權。
所以在國內的考古工作當中,挖出來鼎,就算是這些項目的重大發現。
張教授拿起三足鼎,仔細的觀摩起來,片刻后他開口說道“這個三足鼎,跟之前在龍山發現的一個鼎很相似,這說明咱們現在正在挖掘的這片遺址,很有可能是龍山文化的一部分。”
何教授點了點頭“有這個可能,龍山衛華分布還是比較廣的,幾乎遍布整個黃河中下游。從地理位置看,這里很有可能是龍山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