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出于習慣,他們一般也會被叫做【南梁】和【北燕】。
其中,南梁皇室姜氏乃是從仙朝寒月姜氏分家出來的,由其所建的梁國,自然也是仙朝的陣營國之一。
而北燕皇室裘氏卻是從魔朝分出來的。其主脈赤月裘氏,直至今日仍是赤月魔朝的上流世家之一,底蘊相當深厚。
因為立場原因以及一些歷史原因,梁燕兩國自建國以來便一直紛爭不斷,時常爆發戰爭。
而最近幾十年,兩國間的紛爭更是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大有你死我活,分出個勝負的趨勢。
他們圍繞著東西蜿蜒走向的天淮河,分據淮陰淮陽兩個大郡,進行著大規模對峙,并伺機發動進攻。
淮陽郡、淮陽郡,乃是北燕與南梁主要矛盾點之一,從歷史上來看,哪個國強一些,就會同時占據淮陰淮陽兩個郡。
可若是兩國實力相差不大,就會各占一郡雙方對峙。
如今的梁燕兩國總體實力相當,自然是南梁占據了淮陽郡,而北燕占據了淮陰郡。
淮河寬逾數十里。
兩郡的郡城都罕見的依河而建,都是掐在了水路通行的關鍵節點上。有人說,渡河嘛,哪有什么節點?隨便找個沿岸不就渡過去了?
事實上并非如此,大部分巨型大河兩岸都是荒蕪之地,有沼澤密林,大小湖泊,兩岸更會有崇山峻嶺。在這種環境下渡河,小規模的高手行動那當然不成問題,天人境甚至能輕松飛過去。
但是大軍行動就困難了,除非一路逢山開山,逢水搭橋。
可即便如此,在惡劣環境中大軍強行渡過數十里寬的大河,就極有可能受到敵方的狙擊,繼而造成巨大戰損。
就算是有小股部隊僥幸渡過,又會是深入敵軍腹地,容易遭到圍剿的局面。
更何況,無論是淮陰郡還是淮陽郡,兩岸合適的地點處都建立了衛城、關隘,甚至是屯兵堡壘等防御設施。
因此雙方各自二十五萬的大型軍團的彼此對峙下,都是不斷地進行小規模試探性進攻,試圖找到對方防御的弱點,從而以取得局部優勢而累積成總體優勢。
可見,這是注定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這比拼的不單單是軍力、國力,更要拼雙方的在困境之下的堅持和耐久力,只要熬到對方堅持不住的那一天,勝利也許會突如其來。
南梁鎮陽親王姜承陽,正是南梁皇室姜氏嫡脈中的佼佼者,兩國素有嫡脈守國門的傳統。而當代鎮陽親王能力不俗,治軍森嚴又有耐心。
原本的他,堅信優勢在我,堅信這一次與北燕的軍團對峙戰中,他最終能熬贏北魔燕國,繼而一鼓作氣拿下淮陰郡,收復大梁失地。
有了淮陰郡,那大梁就像是在北燕腹部插了把尖刀,繼而進可攻退可守,
可僵持的局勢,突然之間就出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