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此同時。
新平鎮。
比起原平安鎮,新平鎮的地理位置要更靠近東面大海。
它的土地面積也十分遼闊,比起平安鎮要大上四五倍的模樣。境內更是既有山脈丘陵,又有湖泊河道,連王氏轄地內的第一大湖深太湖,都是在新平鎮的范圍之內。
王氏最重水利工程,在開荒新平鎮之初,整體的設計規劃就已經完成了。
按照當初的規劃,纖陌縱橫的河道與湖泊都被勾連了起來,該開挖的地方開挖,該整修河堤的地方整修河堤,各處閘口更是不一而足,整體構造出了一個綿密的水路網。
可別小看了這水路網。
要知道,在空中運載能力還比較有限,陸路運輸也不夠快捷的現在,河道和內湖的作用都是非常巨大的。
運輸、灌溉、蓄洪、排澇……等等這些涉及到水路的職能,可都是關乎到整體民生發展的關鍵。
若非顧念到王氏族人對“祖地”的戀舊和不舍,將整個新平鎮作為王氏的主宅基地,會更加的適宜和省錢。
靠安江下游喇叭口位置,有一塊小小的三角洲,夾角處有一條寬闊的河道通向新平鎮內部。在河道略收窄處,王氏修建了一個大閘口,名為“新平閘口”。
這“新平閘口”有很多作用。
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鯤道閘口。
隨著王宗鯤越長越大,它的食量也越來越驚人,長寧王氏用在投喂上的開銷也與日俱增。
隨著王宗鯤晉升五階,即便以王氏的富裕都已經有些支撐不住如此大的開銷。很自然而然的,對王宗鯤的撫養也就改為了“半投喂半放牧”的形式。
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讓族中實力強大的長輩帶著王宗鯤去海洋中逛一逛,靠著捕食海洋中“儲量”豐富的水生兇獸,來滿足王宗鯤越來越大的胃口。
當然,由于某種眾所周知的原因,一般長輩出去放牧的時候,都會帶上王安業。
不過,隨著王安業和王宗鯤的實力飛速增長,一人一鯤聯手,在深海中已經有了足夠的自保能力,這“放牧”的工作便徹底放手給了王安業。
這一日。
安業帶著飽餐了一頓的王宗鯤從入海口游進了河道中,往新平閘口的方向緩緩游去。
這一趟出海,一人一鯤都“收獲”頗豐。饒是王宗鯤腹中有一個單獨的空間專門存放食物,都還是覺得有點撐得慌,連游動時的姿態都變得有點懶洋洋的,仿佛是在散步消食一般。
此時的王宗鯤實力依然達到六階,雖然依舊沒有成年,體型卻已然變得非常巨大。即便新平閘口外的河道已經開得很寬,它一條魚游在里面也顯得有些逼仄,根本活動不開。
陽光下,它那流線型的身軀宛如一艘移動的堡壘一般,散發著強大的壓迫感,儼然已經有了幾分深海“龍鯨”的威嚴。
王安業盤膝坐在王宗鯤背上,正在盤點著這次出海的收獲,盤算著那些要送給家里的長輩們,那些是給弟弟妹妹侄子侄女侄孫們留的。
三十年過去,此時的王安業已經長成了一個玉樹臨風的青年模樣。
如今已經四十二歲的他,前幾年便已經晉升了天人境,實力與當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即便是與人才輩出的皇室相比,他的修煉速度都絕對是第一梯隊的。
吳憶蘿和吳雪凝身后有皇室的資源支持,如今的實力也都不如他。
當然,在王氏,他如今只能算是第二梯隊。
畢竟王氏變態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