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王氏這邊吵吵鬧鬧,雞飛狗跳地處理著諸多繁雜事宜的時候,另一邊的大乾邊境,兩國軍隊和大乾之間的距離,也正在迅速縮短。
戰爭,正在逐漸逼近。
大乾與南秦邊境的緩沖區域中,有一片廣袤的區域,叫做“幽門嶺”。
相較于其他區域,這片地區植被稀疏,奇形怪狀的山巒層層疊疊,地理環境異常復雜。眾多的沸騰溫泉匯聚于此,蒸騰而出的大量濃霧隨風飄散,形成了接天連地的濃厚云層,相互交錯之下,雷擊和連綿暴雨便也成了常事。
如此惡劣的環境,就好似是通往幽冥黃泉的入口一般,也因此,這里被稱之為“幽門嶺”。
無論是大乾向南秦進攻,還是南秦向大乾進發,這“幽門嶺”都是一個繞不開的天然關卡。
此時。
幽門嶺內。
幾處隱蔽的山谷中,山石起伏的隱蔽之處隱隱有銘文光澤閃爍,竟是不知何時已經被布置上了陣法。繚繞的濃厚霧氣掩去了陣法的痕跡,也讓這隱匿大陣的效果更強了幾分。
陣法之下,無數身著玄黑色甲胄的身影正靜靜地蟄伏著。
這些人行止有度,紀律嚴明,就連吃飯喝水之時都沒有發出太大的聲息,氣氛沉肅而冷漠,隔著濃霧看去,烏壓壓一片,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沉重壓力。
很顯然,這是三支訓練有素的軍隊。
它們就像是三只絕世兇獸一般,靜靜地蟄伏著,仿佛在等待著最佳時機,給予敵人迎頭痛擊。
居中位置的一支軍隊,番號為“蒼龍三團”,乃是大乾最頂級的九個王牌戰團之一。
九支蒼龍戰團,乃是隆昌大帝這個好戰份子的畢生心血之一,也是他這輩子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大乾的版圖能有如今的規模,這九支戰團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因為有三支蒼龍戰團在域外戰場輪值駐守,因此,大乾境內常駐的蒼龍戰團其實只有六支。
“蒼龍三團”五年前剛從域外戰場輪值回歸,經過五年的休整和補充后,這會兒的他們士氣激昂,精神飽滿,隨時隨地都能大戰一場。
協助蒼龍三團進行伏擊任務的,還有大乾的主力戰團之二——白虎戰團和犀渠戰團。
隆昌大帝年輕之時非常好戰,加上他本人有著嚴重的軍力不足恐懼癥,因此大力建設軍隊,甚至不惜推出軍武世家制度,以及被王守哲詬病的軍武執政體系。
從鎮到衛,再至郡,都是由軍武體系把持,最高執政官也是由軍武體系的人擔任,即鎮守,城守以及郡守。
這么做,好處就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城稅、郡稅以及國稅,都會被優先用到軍隊建設上,以保障軍隊能夠擁有旺盛的戰斗力,并且可以替代國稅來豢養普通軍團,大大減輕國稅在軍武上的支出。
壞處就是,軍武把持政事,在地方建設上往往頗為懈怠,即便有心建設,因為要豢養軍隊,剩余的稅款也是捉襟見肘,搞起地方建設來也是有心無力。
這也是當初太史安康愿意讓王守哲放手折騰的原因。
郡里財政吃緊,搞不起建設,有人樂意幫忙,他自然樂見其成。反正有軍團武力在手,他也不怕底下世家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