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航發是人類工業的皇冠,那芯片就是這座皇冠上的明珠。
這是工業界對芯片的評價。
一枚小小的芯片,想要讓它從沙子,變成集成了幾十億乃至上百億晶體管的集成電路,總共需要三個步驟。
設計、制造、封測。
而這三大步驟中,芯片的制造是最困難的,其次是設計,封測最簡單。
目前,國內在高端芯片行業中,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只有芯片的設計,至于制造和封測,都受到了西方國家嚴密的封鎖,尤其是制造。
想要將芯片制造出來,首先需要的是制造芯片的材料。
沙子雖然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但還需要經過復雜的處理,讓它從二氧化硅變成純凈的硅片。
這里的純凈硅片可不是簡單的純度,而是要求硅的純度達到99.999999999(11個9),才能滿足制造電子芯片的最基本要求。
人們一般將硅片從純度上分為三個等級:普通級、太陽能級、電子級。
其中用來制造半導體的單晶硅,至少純度要達到電子級,業內稱為11N。
而生產電子級大硅片的技術,目前華國并沒有掌握。
每一年,華國需要進口的電子級大硅片高達千萬片,整個半導體產業,從基礎材料到芯片,進口總量大約在3000億美金,并且這個金額還在逐年增長。
這還僅僅是最基礎的電子級單晶硅,除此之外,在高端芯片行業中,光刻膠、光刻機、封測材料等等,華國可謂是全面落后。
網上曾經有人說過這么一句話,就算將AMSL光刻機的制造圖紙擺在華國人面前,華國人也制造不出光刻機。
這句話雖然腦癱,但也不是一點道理沒有。
因為高端光刻機里的核心零件,沒有一件是華國生產的。
不論是鏡頭,還是光源技術,都被西方發達國家壟斷。
其實將整個半導體行業一點一點拆碎開來看,就會發現華國跟西方國家的最大差距,不是在設計上,而是在材料上。
電子級大硅片屬于材料,光刻膠屬于材料、封測材料也屬于材料、還有制造光刻機的核心零件,說到底還是材料。
材料不行,一切都是虛妄。
但搞材料的人也覺得委屈。
不是他們的材料不行,而是國內干機械的人不給力,制造不出好的設備來制造材料。
而干機械的則是怪搞材料的材料不行,他們制造出的機械設備才會落后于人。
聽上去有些好笑,但這的確就是材料行業和機械行業的現狀。
但造成這個現狀的,不是國內的科研工作者不努力,而是我們原本就和老牌工業國家有近百年的差距。
這種差距,除了需要無數人付出心血努力外,還需要時間一點點追趕。
......
宸升科技工業園。
辦公室陷入了詭異的沉寂,安靜的陸宸仿佛都能聽見秦若瀾的呼吸。
半晌。
他抬起頭:“華為之前不是要聯合幾所高校搞光刻機嗎?現在搞得怎么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