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機器人或者說智能機器人,最大的作用是運用于工業。
看起來,文明科學院制造的仿生機器人單兵作戰能力很強,但它再強,破壞力能強的過坦克戰機?
更別說航母、彈道導彈這種大殺器了。
說一千道一萬,它瘦小的身形注定了它的威力上限。
以T-1型機器人的構造,載彈量最多能超過普通士兵的十倍就頂天了,更重的載彈量它倒不是無法承載,而是拿不下。
所以說,從軍事的角度,人形機械向來不是武器的最優解決方案。
否則各國的陸戰主戰裝備就不是履帶式坦克,而是人形裝甲了。
T-1型最大的作用不是軍事,而是工業生產。
仿生機器人不是最優秀的武器,但卻是最優秀的工人。
這從現代工廠廣泛使用機械臂就能看出來。
從現代制造業的角度上看,一個普通的工人,可能一兩年的時間就能培養成熟,但一個高級技工,卻需要十年甚至數十年才能培養出來。
而高端制造業最需要的,恰恰就是這些高級技工。
德意志的高端制造業為什么厲害,就是因為他們有成熟的高級技工培養模式,這一點櫻花國同樣做的很好。
但華國在高級技工的培養上就顯得很欠缺,企業都想招現成的高級技工,真正愿意自己培養高級技工的企業卻很少。
這也是華國高端制造業難以取得突破的一個原因之一。
但陸宸有了T-1型機器人,別說高級技工,就是大師級工匠,他也能批量生產。
比如傳說中可以手工打造飛機零件的八級鉗工。
對T-1型機器人來說,別說制造飛機零件,就是更高工業精度的操作,它也能輕松辦到。
當然,這里的飛機指的是當年的老式飛機,現代的戰機對工業精度和材料的要求太高,哪怕是T-1型機器人,也要借助專業的工業機床才能生產。
T聽R-101談到工業生產,陸宸眼前微微一亮。
確實,他光想著將T-1機器人運用到軍事上,一時忘記了工業才是軍事基礎。
用T-1型機器人當工人,只要有設計方案,什么先進的武器裝備造不出來?
而有科技編輯器這個外掛的陸宸缺武器的設計方案嗎?
答案很顯然,不缺。
這時,玲也在一旁道:“主人,我覺得可以讓我的復制體作為工廠智腦,協調這些T-1型機器人進行生產工作。”
“沒錯,這也是我們制造T-1型機器人的初衷。”
R-101點點頭,“有了玲的配合,我們完全能最大程度上發揮T-1型機器人的作用,完全可以做到全程無人化生產。”
無人工廠這個概念,從人工智能誕生之初就不斷有人在提。
但目前世界上真正能實現無人工廠的,一個都沒有。
要知道,一個工廠,特別是大型工廠,內部光不同的生產車間就有數十種。
每種車間只負責這項產品的某一個零件的生產,最后再將這些零件組裝成完整的產品,其間要經過的工序是極其復雜的。
就算讓能力稍差的人來統籌協調都會一頭霧水,更別說不成熟的人工智能了。
但玲顯然不是普通的人工智能。
作為陸宸手下最強的人工智能,玲的能力有多強大,陸宸早有領教。
他相信,配上超算的玲,完全能勝任世界上任何一座工廠的統籌工作,再配合T-1型機器人。
這簡直就是機械文明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