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資運輸區,章魚機器人完全能做到如履平地,其靈活程度甚至比在地球上還要夸張。
......
轉眼。
一天時間過去了。
端坐在駕駛室的天樞號船員感受到一陣輕微的震動。
他們知道,這是飛船臨近目標減速后的正常反應。
果然。
全息投影的主控屏幕上,天樞號的速度不斷降低。
顯然以已經快到目的地了。
“諸位!我們快到了,做好降落準備!”
說完,天樞號船長迅速往座椅后一靠,用安全帶將他緊緊的捆綁在座椅上。
等到眾人全都系好安全帶。
不斷旋轉的駕駛艙緩緩停下,眾人頓時感覺失去了身體的重量,輕飄飄的,若不是安全帶捆綁著他們。
現在他們都能漂浮在駕駛艙的空中。
對于眼前這一幕,經受過失重訓練的眾人并沒有驚慌,反而沉著穩定的查看起飛船的各項性能,為飛船降落做最后的準備。
這是天樞號第一次降落在這顆礦物行星上。
從玲觀測的畫面來計算,這顆被他們命名為f-1704的小行星,最大直徑可達103.1公里,最小直徑僅有7.4公里。
說實話,這么“小”的行星,以天樞號的體量,想要停在它上面的確有些費勁。
天樞號凈重6.2萬噸,翼展103米這么大的一艘飛船,停在這么“小”的一顆行星上,反正靠他們這群非專業飛船船員,估計是有點夠嗆。
但沒關系。
天樞號船員的存在,更多的只是作為維修飛船、檢測飛船性能的一群人,他們本來的身份,是研制這艘飛船的核心科研人員。
而不是飛船駕駛員。
嚴格來說,這艘飛船的駕駛員是人工智能。
天樞號的人工智能雖然不能和玲相比,但也是在玲復制出的分身的基礎上,再經由文明科學院編輯,這才誕生的全新人工智能。
可以說。
這是文明科學城僅次于玲的一個人工智能。
當然,它的強大也只表現在對天樞號的控制上。
就如同智能無人工廠里的人工智能,強大也只表現在工業生產上。
整個文明科學城,像玲這樣無所不能的人工智能,目前就只有它一個。
陸宸他們也不敢再讓第二個玲誕生就是了。
一個玲就讓他們有些心驚膽戰了,再來一個,出問題的概率將暴增。
再說,單單一個玲,完全能滿足文明科學院所有的科研需求。
.....
漆黑的太空中。
天樞號緩緩靠近著f-1074小行星。
最終,在天樞號智腦的操控下,天樞號穩穩的停靠在該行星的一片平原上。
駕駛艙內。
船員們見天樞號已經停穩,紛紛松了一口氣。
盡管心里對他們制造出的天樞號人工智能信心十足,但停靠在小行星表面,對他們來說還是第一次。
在加上這顆小行星是一顆飛行中的行星。
天樞號想要停靠,必須要保證和這顆小行星達到相對靜止的速度才行。
這一點,依靠他們的駕駛技術,絕對無法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