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個基于科學理論推導應用科技的外掛。
而現在,文明科學院的科技水平,已經將人類已有的很多理論都用完了。
換句話,除非文明科學院自己再繼續攻克各種尖端的科學理論,否則它的發展腳步,必然會進入一個相對緩慢的時期。
實際上。
對于這種現象,陸宸也早就想好了對策。
那就是大力發展教育,尤其是重點發展高等教育,鼓勵基礎理論研究。
并且,陸宸也早就針對這一工程進行了布局,那就是立足于虛擬腦機技術的虛擬教育。
打造虛擬世界,用虛擬世界的教育資源培對廣大群眾進行撒網式的基礎教育。
再遴選出優秀的人才,將他們吸引到文明科學城來繼續培養,讓他們在理論科學的道路上發光發熱。
當然。
在這一過程中,虛擬世界的教育資源,肯定會讓大批接受基礎教育的國家收獲頗豐。
畢竟在任何時代,教育都是奢侈品。
現代社會,教育費用往往由國家和家庭共同承擔,但即便這樣,很多家庭也會為了教育孩子而散盡錢財。
原因很簡單,教育越往后,耗費就越高昂!
舉個例子。
一個學生若是在文明科學城讀到了博士學位,接下來,便需要由文明科學院的導師帶著他進行科研工作。
在這個過程中,先不說科研工作產生的資源消耗,僅文明科學院里的導師,就是一種極其昂貴的人力資源。
因為放在外界。
每一個文明科學院的科研人員,那都是國寶級的科學家。
由此可見,培養一位人才出來,需要花費多大的代價!
有人會說,前期的教育成本應該不高吧!
的確,一個人從幼兒時期開始,再到小學、初中、高中,這些教育資源看上去遠比不上一位博士生的教育資源昂貴。
但要知道,需要基礎教育資源的群體,要比博士這個群體大太多太多了。
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因此,站在國家的角度,基礎教育往往比真正的頂尖教育更加耗費資源。
但基礎教育又是不可避免的。
因為這不僅關系到國民素質的提升,還是每個國家遴選頂尖人才的必然過程。
沒有基礎教育,如何選拔出頂尖人才?
但這一切被虛擬世界完美的解決了。
在虛擬世界里,教育資源尤其是基礎教育資源,完全可以由玲來代替。
雖然在頂尖的學術上,玲比不上文明科學院里的科研人員,但在基礎知識的傳授上,玲不比任何一位老師差。
甚至可以說,玲對人類基礎知識的掌握非常全面,遠比任何一個人類全面!
并且玲還有著普通老師無法比擬的優勢,那就是她可以在重復教育中不斷進步。
要知道,R型克隆人的知識,就是玲傳授的。
只可惜......
虛擬世界隨著網絡通訊的中斷,徹底停擺了,甚至比靠著光纖茍延殘喘的互聯網還要慘得多。
說到底,還是通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