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地球誕生以來的漫長歷史中,生態系統崩潰的次數遠不止一次。
每一次生態系統崩潰,都會造成生物大滅絕。
但對比生物圈二號這種人工生態系統,地球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不知道要甩對方多少條街。
可能地球每隔數十萬年或者數百萬年的時間,就會自然生態系統崩潰一次。
而生物圈二號卻只能維持短短的一年多時間。
兩者看上去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存在。
但考慮到兩者的大小,這似乎又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地球總面積高達1.5億平方公里,其容積更是要乘以一個大氣層的高度。
因此,地球的生態系統規模甩開生物圈二號不知道多少個數量級,兩者穩定性自然也不在一個層面。
在地球生態系統中,即便出了什么意外。
比如人類對環境肆意破壞這么多年,地球的生態系統還能照樣頑強的運轉下去,就是因為地球生態系統足夠龐大,足以支撐人類隨意揮霍。
而生物圈二號不一樣。
它太小了,雖然它被建造出來之前,就經過科學家的精心設計,但以當時的技術,人類沒有任何對干預生態系統運轉的手段。
生物圈二號之所以崩潰,就是因為氧氣在參與循環的過程中,被封閉生態系統的混凝土墻壁給吸收了。
導致生物圈二號內部氧氣濃度不斷降低,最終導致內部生物大滅絕。
然而在這一過程中,科學家對此只能束手無策,沒有任何人為的干預措施。
所以說,生物圈二號的生態系統崩潰并不是因為這個生態系統建造失敗了,而是它狹小的本質,就已經決定了這個生態系統是脆弱的。
從這個角度看。
廣寒市似乎要好得多。
因為它僅第一個城區的總面積就已經超過了50平方公里,論面積,是生物圈二號的數千倍。
倘若沒有人工干預,也許這個生態系統會在經歷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時間后自然崩潰。
可惜,廣寒市建造出來,并不是為了科學研究,而是為了往這里移民。
既然要移民,那就注定這個城市今后會有大量的居民在此生活,這么看來,也許用不到幾十年,可能幾年后,廣寒市的生態系統就會被移民來此的居民搞崩潰。
當然。
這一切的前提是,文明科學城沒有人工干預的手段。
而實際上,既然文明科學院提出來在月球建立基地市,以躲避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災難,就已經充分考慮到了這個問題。
對于廣寒市的生態系統,文明科學院不僅有調節的手段,而且還強到爆炸!
其最根本的一個手段,就是引力控制!
它的具體表現,就是籠罩在廣寒市上空五公里左右的天幕系統,又或者稱之為人造大氣!
地球之所以能誕生生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在于它的大氣層。
而地球大氣層里最重要的,莫過于臭氧層。
臭氧層有多重要?
第一,隔絕99%的紫外線,第二,給地球保溫。
若是沒有大氣層,可以參考一下幾乎沒有大氣層的月球。
在月球上,白天溫度能達到120多度,夜晚能達到零下180多度。
比起這個,月球那漫長的白天和黑夜間隙,似乎就算不上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