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們要是買了牧場、農場,原則上這些土地一直都是我們家的,可以傳給子子孫孫。不像是承包制,這就是私有制,是我們家的。”
李昂在賣力的說服著父母,他希望父母還是指望說服父母,希望父母也支持他。
李立棟有稍許心動,然后問道,“那這邊的地,價格會不會太高?我們要是去鄉下了,以后小瑜兒和小瑾兒讀書怎么辦?這些事情你要想清楚,搞個莊園失敗了,損失也大。”
李昂還是明白的,學區房這樣的事情絕對不是中國獨有,全世界絕大多數地方都是有著這樣的概念。很多中國人對“美式教育”都存在著烏托邦幻想,而實際并不是那樣。
美國的學區房,其實就是美國社區有明顯的社會地位之分,富人有富人區,窮人有窮人區,中產階級也多是選擇集中居住。購房者更看重綜合指標,除了該地段的教育資源,還有配套醫療、服務環境和交通等多項因素。
而且雖然不能說絕對,但是不同的階層,在教育方式上有些許不同。
“我們打算把孩子們送去私立學校,公立學校的教育質量普遍不是很好。”李昂繼續實話實說,確實就是相對來說,公立學校的教育質量就是不如私立學校。“我們也不是去窮鄉僻壤,我們就在大城市周圍,以后孩子們上學也方便。”
父親這邊說完,李昂繼續去母親那邊勸說,這必須得說好才行。
看到老媽在做飯,李昂笑著說道,“媽,我們要是去買個農場、牧場,我們家房子肯定會大不少。到時候我們把廚房改一改,火力增大,你燒飯燒菜也方便。”
這是張茹心動的理由,因為歐美這邊的廚房普遍火力不猛,做中餐吃力。而且房東不許李昂一家在公寓做中餐,因為油煙太重,而這里很多家庭沒有抽油煙機。這樣的事情不只是李昂一家的遭遇,很多的中國人初到美國也會不適應這些。
李昂還在努力,努力的爭取更多的支持者,“媽,我們要是買了地,可以自己弄菜園。到時候你就可以和老爸種些新鮮的蔬菜,你不總是覺得在這邊買的菜不夠新鮮么!”
看到母親有些動搖,李昂繼續推銷著自己的觀點,“我們到時候也可以帶著小瑜兒和小瑾兒在門口玩,他們現在天天就窩在公寓里,這不好。我們以后可以帶他們在門口草坪曬太陽,可以鍛煉、運動,可以讓他們親近大自然。”
“我就是怕虧本,我們這次走大運賺了一些錢,要是一口氣虧下去了,以后想要再這么走運就不可能了。”張茹說出了心里話,就是擔心風險,“要是買個地,一下就是幾百萬了,這不是一點錢,太多了!”
李昂立刻接口,這是做過一些調查的,“美國這邊的土地價格雖然一直漲的不快,不過普遍來說是比較保值的。我們現在買個牧場或者農場,它就在這里呢。我們根本不需要擔心太多,貶值的可能性很低。就算莊園不成功,還有土地在!”
小瑾兒跑了過來,拽著李昂的手說道,“爸爸,看卡通,我喜歡佩奇!”
小瑜兒現在趴在沙發上在和小麥玩著游戲呢,這孩子絕對不是因為小麥發現了大鉆石所以才會對小麥另眼相待。而是單純的因為小麥可愛,所以小瑜兒就喜歡小麥。甚至現在看卡通對于小瑜兒的吸引力都是在下降,他就喜歡和小麥在一起玩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