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許久沒去看望正在治療傷病的母親,鄭國乾對這個假期感到十分驚喜。
隨后閔希慰問了鄭母,得知情況一切良好之后就掛了電話。
既然現在有了合適的解決辦法,閔希也就沒再多慮該如何將這些產業放置進總部中。
隨后她進入空間,親自操刀了這個“創客”企劃書。
主要是對一些具有創意以及潛力實力的中小企業工作室的招攬,雙方簽訂合作計劃,總部方也就是甲方提供場地網絡設備用電等一系列資源。
而創客方,也就是乙方將通過層層面試選拔,入駐“創客沙盒”,這個模式是閔希在了解創客方面的信息之后,仿照h國這類似的投資搞得一種模式。
整個企劃書,主打“年輕人的創業”,在無需擔憂場地設備等一系列基礎投資成本前提下,專注于創業本身。
這對一些注冊資金不高,本身沒有背景人脈資源,但確具備個人能力以及良好的創業潛力的創業人員來說,是一個可以最大程度無創業失敗后顧之憂的“逐夢計劃”。
一但創業成功,盈利模式實現收益,接下來閔希還提供給這些“年少有為的創業者”優渥的選擇,這個選擇將實現甲乙雙方共贏。
當然,對外,這個“逐夢計劃”主收互聯網IT熱門類別創業。
但其他行業她也來者不拒,只要面試過后具備商業盈利潛質的,都能通過初試。
畢竟她自己想要安插進總部的產業,就有生物美容科技產業,化妝品產業,餐飲產業,以及食品產業,防深海環境養殖產業,有機農業這么多分支。
以上每一個,都具備商業化的潛力,假如到時遇見同樣優秀的創業者團隊,閔希自然愿意合作。
當然,畢竟是要整合她家的所有企業,所以她在最后專門規劃了一個板塊,假如有已經達標商業收益的企業愿意入駐,通過了總部的審核也可以享受定制合作意向書。
于是在將這個“逐夢計劃”企劃書完成之后,閔希又在空間親自花了數小時時間,將現有自身以及自家所有產業都做了企劃書。
無論是現在已經掛在她名下的能量飲料公司,生物美容科技公司,掛在張母名下的張氏制衣,還是如今掛在錢廣富名下的閔記餐廳。
亦或者是掛在鄭國乾名下的未來集團總部旗下子公司,生物科技公司。
每一個閔希都做了標準的投標計劃書。
以上每一個將來都會直接進駐總部。
十個小時之后,檢查完畢加起來幾千頁的稿件之后,閔希又想到之后可能會開啟的產業。
隨后就又進一步做了數個計劃書。
分別是掛在錢廣富名下的有機食品公司,以及掛在總部鄭國乾名下的獨立雜志公司《食旅》。
以及未來可以用到的太陽能高效發電技術公司,新型建筑材料公司,金屬冶鐵公司,以上這些都是掛在未來集團法人鄭國乾旗下的子公司。
由于是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所以進駐總部是鐵板釘釘的,相信沒有其他參賽創業者會有異議,計劃書也就隨意對付過去了。
如此,閔希將這所有企劃書整理出來之后,復印下來的厚度,直接超過了兩本成語字典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