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市儈,蓋因,大家都愿意在大能未發達前,提前結下因果,也好在將來遇到困難,便于討回。
便是不去討回,等到大能修到一定程度,也會主動自覺,前來千百倍的償還當初所欠因果。
這千百倍并不是指一定如此,卻也可能不止如此。
修仙界的因果計算,是一種十分玄學,又十分清楚的一件事。
那就是,此因導致的果有多大。
例如,有大能在還是凡人時,快要餓死,結果有人給了他一個饅頭,他吃這饅頭,避免了一道死劫。那么,等大能成為煉氣士時,還這道因果,跟大能成為金丹修士時,還這道因果,所付代價就大不相同。
后者遠遠比前者付出代價大,這就是天道的因果累積,和因果糾纏。
而另一方面,因果也不是付出一定會有收獲。
例如若是一個大能,在凡人時哪怕遇到慧眼識珠之人,以江山帝位相贈。
但這大能就是有一顆求道之心,把到手的帝位轉手給了更適合的人,自己又去無憂無慮求道去了。
哪怕之前得了一個國家這樣的重禮,然而在天道的因果計算那里,這大能卻是因為與這道因果牽扯并不深,等同于提前了結了,那么這道因果就不成立。
這就是為何,修仙界之人最愛隨手贈寶、贈物,提攜后輩的原因。
因為你不知道,你哪次的隨手結因,便能得到回報豐厚的果。
這也是為何,魔宗有斬俗緣一說,因為魔宗之人受天道厭棄,一旦因果纏身,避劫都難,被天道順著因果線溯本回原,往往想逃都逃不掉。因此,魔宗之人在還是煉氣期時,就恨不得斬盡身上因果線。
但天道最雞賊的是,不到一定層次,修仙者甚至都無法探知,自己身上的因果到底如何,是否了結干凈。
這也是為何有“眾生畏果,菩薩畏因”的說法。
低階修士還好,雖然免不了被因果戲弄,但“罪不至死”,簡單來說,就是:層次太低,天道懶得理你。天道運轉規則就立在那,劈不死你,就算你過。
但到了道君、菩薩這一層次,那就是天道直接盯人,不把因果了結了,想要飛升,那是妄想!
但到了這一層次的人,哪怕是凡人時期時,得到的一枚銅錢的幫助,都可能積累成曠世難辦之事。
如此,菩薩何以不畏懼當初的“因”呢?
而像景宗堯這般,提前做出具體要求,便等同于提前為景青時了結了大部分因果,這分明是看好景青時未來,為她未來更長遠的仙途,做下打算。
景青時緣何不感動呢?
景青時心道:天道因果好結,我心中的因果卻還未結清呢。
她以后,定當不忘老祖等族人的一片心意,當還這份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