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好東西想著要給我送一份我心里也是感激的,要知道你們以后的日子不是屬于如園的,是屬于你們自己的,你們并不是簽了賣身契的人。”
“所以自家以后要是得了什么稀罕的東西只要不是我們約定好的,都可以拿到集市上去賣,得了銀錢也是你們自己的。”
圍在院子里的人越來越多,有的婦人已經面露驚喜,花嫂子有些不確定的問道:“姑娘說的可是真的,只要我們做好了手上的活計就可以做點自己喜歡的,拿去換錢也沒關系?”
汪如心一笑:“當然可以了,聽說花嫂子你的針線活兒可以,要是真能靠這個賺些銀錢給家里添置些針線布料也是好的。”
這些人僅有的一點銀錢都能拽在手里捏出水來,平日用根線都得省了又省,能自己想法子開個源當然是好的。
何況一起吃大鍋飯的日子不會太久了,大家伙兒有難了聚在一起可以理解,日子安慰下來就該各自過各自的小日子了。
“哎,那敢情好,多謝姑娘。”花嬸子喜極而泣,她家有一個三歲的男娃,男人又瘸了一條腿只能做寫輕省的活兒,這一家子的擔子可不就壓到了她身上。
一早她就想著要靠著秀點荷包帕子什么的添點進項,又怕大家伙兒多想這才安奈住這樣的心思。
王清河等幾個漢子雖說還是不大認同,他們這些廢人要是單門獨戶的過日子沒人給領著,哪里來的好日子,所以好日子還不是如園給的。
可話到這他們也不好繼續說什么,只能更加努力的干活幫著如園守著家業來報答他們。
最后汪如心花了五十個銅板買下了王家兄弟兩人的一罐子蜂蜜,這罐子蜂蜜少說有個七八斤,說來說去還是汪如心占了便宜,可再多王清河是說什么都不要了,對他來講五十個銅板都收多了。
回去的路上,汪寶林又開始給汪如心講起了人情來往里面的道道。
“他們有心要和咱們交好,心里也感激著我們,你也就不要凡事算的那樣的清楚,要知道你王叔這樣的人你要是一分不少的算給他就是要和他生分,他心里不會好受的。”
“這人情來往哪里能事事都算的清楚。”
走到半道汪如心就停住了,不遠處的田里一個一身粗布短打的人正在費力的背著一大背簍菜艱難的走在田埂上。
“那是四郎哥吧。”
自大二叔公病倒那天開始汪銘恩就沒再去縣里的學堂念書,除了去清玉軒聽林先生將課外一得空就在地里忙活。
汪寶林也看到了卻什么都沒說帶著汪如心徑直回到了如園。
不消一會兒汪寶林就出現在了清玉軒坐在林先生面前一言不發。
“汪老爺可是有煩心事?”
糾結的半晌的汪寶林索性直接開了口:“算不得什么煩心事,只想問下林先生覺得汪銘恩如何,他有沒有資格能拜入林先生門下。”
林先生抬起眼皮看向汪寶林又低下了頭,這次又輪到他半晌沒說話。
見茶杯里的水見了底汪寶林才嘆了口氣:“為難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