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如心搖搖頭,小豐村現在每日這樣熱鬧大伙兒開心的同時也帶來了些許的不便,若非必要,現在的她輕易不愿意出門。
只在早上大家趁著露水出門采野菊的時候去逛上一圈,太陽高懸又回到了玉蘭院。
在花間小集開業半月后,整日里喜笑顏開的祝知縣知曉如園又有大動作放下手里的公務匆匆趕來。
田里的長工們挑著芋頭去河邊放下,又挑上清洗干凈的芋頭送往曬糧場。
曬糧場做飯搭建灶臺已經撤了,搭上了一大片草頂涼棚,上百的老熱孩子坐在涼棚里拿著刀子給芋頭去皮。
婦人們手里的刀刷刷刷的落下,切好的芋頭片鋪在竹席上滿了整個曬糧場。
楊忠良早知道地理的芋頭有多少,每每看到著滿眼的糧食還是忍不住一陣迷失,十幾萬斤啊,放在以往那是想也不敢想。
“趁著太陽大把這些芋頭都曬了,今年給衛將軍送去的糧食也就能寬裕一些。”
祝知縣連連點頭,他本就有職責協助如園籌備糧食,看到這樣多的芋頭,雖說不是主糧也夠讓他震驚了。
“今年準備的糧食不少啊,黃米麥子芋頭再加上早前說的咸鴨蛋還有肉,邊境軍總算可以過一個好年了。”
“這樣多的糧食運送是個問題,到時候縣衙也派人跟著一起護送,保證一顆不少的送過去。”
祝知縣想要沾點功勞,楊忠良自然沒什么意見,老爺和姑娘的意思都是和縣衙打好關系,畢竟祝知縣還是給與了如園很多方便。
“今年如園人多,運力自然沒問題,要是有縣衙的人一起護送自然是更加萬無一失,楊某代替老爺姑娘謝過大人。”
祝知縣大笑,心中暢快不已,笑著問道:“你家老爺又去找木材去了?”
楊忠良點點頭:“聽說隔壁縣來了一批好料子,老爺一早帶著人去了。”
“這打制家具是在這里還是送到京都打?”
“送到京都,舅老爺找好了好匠人,在京都打造也方便些。”
兩人一前一后的走著,不時傳來祝知縣的開懷的笑聲,仔細一看卻又發現他滿臉笑意眼中有著一絲遺憾。
汪寶林現在是整日的不見人,除了忙著鎮國公安排的事外就惦記著給自己閨女準備嫁妝,不過想想也能理解,要是他攀上鎮國公那樣的親家自會比汪寶林更加的上心。
祝寧回到京都這樣久還未定下親事,讓他心里越發的著急。
按照他夫人的來信來看,他母親為了寧兒挑選的親事全都很是一般,大多都是商戶,除了能提供銀錢外不能提供任何的助力。
他守著小豐村守著如園,只要不出意外極有可能在任期滿后往上升一級,到了這個時候對姻親能提供的助力尤為重要。
鎮國公那樣的門第能看上汪寶林怕是看中如園的產糧能力和不斷改進的種地技術,這對鎮國公府來說十分重要。
眼底不由一陣陰暗,說到底還是因為他是庶子的緣故,他目前才這樣輕慢他的閨女,要是寧兒和汪大姑娘也算閨中密友,有這樣一層關系在說親也能往上再看一看,只可惜離的太遠,借不上力。
路過棉花地,看著枝葉下面藏著已經結出的棉桃,祝知縣在心里嘆了口氣,這東西到底有什么用如園上下口風極嚴,也不知道到底蘊含了多大的財富和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