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說一句,國內犧牲了太多。
但就現在來看,雙方達成友好共識,對國內是有利的。大量的資本和企業涌入,客觀上推動了產業的進步。
*
*
日歷翻到11月。
三天前,霓國天皇結束訪問回到霓國,一同回去的還有NEC負責建造無塵車間的技術人員。
無論在官方還是民間,都認為這將會把國內和霓國的關系推向新的高峰。一時間,霓國對國內的貸款援助和投資又掀起了一波熱潮。
已經有分析預計,今年霓國的投資應該會達到22億美元,而明年則會達到30億美元。
只可惜,這些投資大部分不是制造業,更不在半導體行業。
(注:相關數據見《略論90年代RB對華投資及其特點》一文,愛學術網可免費看到全文。PS:太喜歡愛學術了……)
站在霓國的角度,即使國內有遠芯這樣的頂級企業,他們對于國內半導體市場還是持謹慎態度——光靠一家公司可是拉不動整個行業需求的。
在霓國看來,或者說在絕大多數國家看來,國內的環境,窮,是根源。
……
“再窮也不能窮科研啊。”
站在無塵車間前,蘇遠山對鄭振川笑道。
自從得到可以出售光刻機樣機的消息后,鄭振川便第一時間押送著這臺原型機趕來了遠芯科技園。
鄭振川笑著搖搖頭,望著比成光所的面積還大的科技園,又望向遠方不斷入場辦公室和實驗樓的桌椅等辦公用品,微微有些發神。
他知道,遠芯的野心很大,很有錢,但……要求也很苛刻。
鄭振川嘴角微苦:“可你的要求……我倒是沒什么,但上面肯定很難接受。”
蘇遠山給鄭振川他們提的要求很簡單。
搬進遠芯,按照產學研模式實行資金的嚴格把控。
一句話就是,遠芯出錢可以,這錢要落在實處,一分一毫都要用在科研上。
這里的科研,除了零部件,除了材料,還包括對科研人員的補貼和獎勵。
這樣的結果,毫無疑問,對普通的科研人員以及科研項目本身來說是最好的。
但對合作單位……就未免有些霸道了。
錢全部管著不說,還人都要跑來遠芯。
這至中科院的臉面于何地?
“沒什么難接受的。”蘇遠山退后一步,讓過抬器械進場的工作人員,嘴角一翹:“你聯系一下光機所,我們這邊也聯系一下電科,以電科的身份聯絡一下部里。”
“到時候名義上三方聯合,以支援產學研的方式進行。”
“同時……我們可以承諾,投入至少五億專項經費在光刻機領域,如果項目有突破……”
鄭振川一個趔趄,忙慌慌打斷蘇遠山。
“你說多少?”
“五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