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電部會議室內煙霧繚繞,氣氛凝重。
從國際國內技術的發展程度和趨勢,再到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實現,蘇遠山已經回答了好幾個問題。
而這些問題,都是他報告的延伸。
這意味著,這些司長們是仔細看過,甚至是研究過自己那篇報告的。
“小蘇,最后一個問題。”坐在主席位置的唐部長望向蘇遠山。
“部長請說。”
“從你作為技術提供方的角度來考慮,你覺得現目前,是企業化推進好呢,還是行政化推進好。”
蘇遠山舔了舔干涸的嘴唇,然后笑了一笑。
他當然不會自信到自己的意見可以左右部里的決定,但部長在這個時候問他……就有點意思了。
從進會場開始,他便一直在觀察。
他發現確實如田耀明所說,兩種觀點的支持方幾乎勢均力敵。
其實國內早在幾年前,移動模擬電話大哥大剛剛興起的時候,郵電部就成立了一個專門的郵電通訊處來管理這個“新興”的通訊市場。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在模式時代,國內是沒有自己的標準的,采用的標準是源自英國的TACS(TotalAccessCommunicationsSystem)。
但問題就來了,這個TACS標準是沒有任何聯網(漫游)功能的,只有愛立信、摩托羅拉這倆終端提供商有自己的聯網方案和標準。
現在,隨著大哥大不斷普及,這種標準不同的弊端也浮出水面,甚至到了不得不正視的程度。
首先便是網絡的覆蓋范圍和穩定性極差——模擬網絡的天生缺陷,同時它也沒有相關的網絡支持系統。
其次,現在基于愛立信和MOTO的兩個模擬網絡不能漫游,也無法互聯互通。
也就是說,各地的模擬無線基站,只支持所對應的大哥大。
譬如:假設A市的郵電局選擇了愛立信的大哥大,那么它的基站就只支持愛立信,MOTO的大哥大過來是用不了的。
最后,由于缺乏系統的支持,它還不能進行即時計費。漫游的結算是通過各地交換磁帶數據的形式來完成。
這里的漫游指的是,假設A市和B市同時都采用愛立信的標準,那么愛立信的大哥大,就可以在A市和B市之間進行人工漫游。
而人工漫游簡直麻煩得一比。
大概操作是,一個大哥大用戶是A市的,要去B市,然后他要提前跟A市郵電局發出申請,說“我在某某時間要去B市,麻煩幫我漫游一下。”
A市郵電局便會給B市郵電局打招呼說“我有個用戶要到你那里來,幫忙給個號碼。”
然后B市郵電局就給該大哥大一個臨時號碼,這位大哥到B市之后,就用這個臨時號碼進行接打電話的操作。
麻煩不麻煩?
麻煩得要死!
而且漫游一次還得收好幾十塊手續費不說,漫游產生的費用,結算時間需要差不多三個月……
在前世,把移動通訊處升格成移動通訊局的主要“功能”便是解決這些老大難問題。
具體的措施就不說了——因為最后移動通訊局發現,與其解決問題,不如解決出問題的設備。
在粵省成立試點不到一年,便把G**試點擴大到了十三個省。
當然,大哥大用戶都是大哥,舍不得換手機的更是老大哥,郵電局也不能無視他們。
于是郵電局便拉著愛立信和MOTO坐下來統一了他們的信令(只需要知道它是通訊信息中負責整個通訊網絡中的全局控制信號就行,它不統一,就無法聯網),最終還是完成了全國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