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正事。師兄,現在張博士那邊是什么想法?”蘇遠山一邊剝著開心果,一邊輕聲問道。
說到這個,陳建國便嚴肅起來,他看了四周一眼,輕聲答道:“張博士現在應該很糾結,他還要三年才能正式退休……你得知道,他對德儀是有感情的。”
蘇遠山便嗯了一聲。
關于怎么把張汝金留下來,蘇遠山其實做了很多考慮。
留肯定是要留的,這是前提。
——無論從資歷還是人脈,再沒有人比老張更適合領導晶圓廠的建設和發展了——半導體行業,是最講究人脈的一個圈子。
而且現在老張“身世清白”,不會糾纏到前世與臺積電的侵權風波中,他只要肯留,就一定能留。
蘇遠山也知道,張汝金愿意留下來發展內地的半導體事業,但作為一個半導體老人,他還是很在意自己在德儀的“圓滿”。
因此,張汝金還是希望他能等到97年,在德儀干滿20年退休之后再正式加入遠芯。
但晶圓廠建起來后,誰也不能保證德儀不把他召回去——要知道,現在雙方簽的協議是由張汝金負責晶圓廠的成立,而不是由張汝金來當晶圓廠的CEO——那一定得由遠芯的人來當的。
為了應付這種情況,張汝金的想法是從島上招一批半導體人才,然后再和內地工程師磨合,把整個晶圓廠的架子搭起來,最后就算他走了,晶圓廠也不受影響。
可這樣就出現了“薪水歧視”的問題——島上工程師是挖來的,薪水不可能比之前低。內地的工程師是“新手”,而且薪水不可能高。
這樣說吧,島上挖來的工程師的薪水,基本上是國內同崗位新人薪水的十倍以上。
蘇遠山倒是愿意給晶圓廠的內地工程師也開出高薪,可那樣一來,晶圓廠的成本會提高不說,它也會造成整個遠芯體系的工資體系的崩潰……
現在張汝金的辦法是只招高級人才,譬如意大利的,譬如硅谷的,譬如島上在硅谷的——這些人都是寄以期權才留下的精英,高手。但全靠精英,顯然不可能維持一個晶圓廠的正式運行的。而且一旦張汝金走了,還真沒人能統領得了這幫人。
現在晶圓廠的人員架構是以張汝金為核心,高層是他依靠人脈招來的“國際”高手,再往下是從新加坡返回的“海龜”,最基層的是廣大的應屆畢業生。
——沒錯,兩年前由電科和國內各大高校送去新加坡的那幫認已經開始返回了。
只不過為了避免給新加坡那邊的工廠造成麻煩,這些人是分批返回的。
#送888現金紅包#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但就算新加坡那三百人全部回來,也支撐不起這個投資了十幾億美刀的晶圓廠的。要想晶圓廠實現盈利,實現技術突破,還得需要更多的有足夠經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