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遠山這句話一出口,辦公室里所有人都忍不住笑了。
很早之前,西方經濟學界就提出了R&D(ResearchandDevelopment)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的概念。
按照國際慣例,通常采用R&D活動的規模和強度指標反映一國的科技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而一個企業的R&D水平,也體現著一個企業的競爭力。
根據統計,去年國內的R&D支出大概在220億人民幣左右——這算上了遠芯和德儀簽署的技術引進協議,和GDP的占比大概在0.64%左右。而這其中,遠芯所提供的支出就高達20億……
意思就是,遠芯一個單位,就承擔了整個國內所有科研領域,所有科研單位投入加起來的10%!
瘋狂的擴張外加瘋狂的投入科研,使得遠芯成了名副其實的科技巨頭。
然而,同期的燈塔國,R&D占比卻已經達到了2.5%,支出更是達到了接近1800億美元。
200億人民幣VS1800億美元——這便是差距。
當意識到了這一點后,國內在今年也開始加大了對科研的投入,特別是某些“有絕活”的高等院校。
國家在擠出經費的同時,也積極鼓勵各個科研單位和學校向遠芯學習,堅定不移地把產學研之路走下去,并且走好。
而要落實產學研……就再沒有比遠芯更適合的單位了。
……
笑過之后,李克清便知道,這家伙果然如趙凱東所言的那樣,是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于是他便和T大的肖揚教授對視了一眼,從公文包里取出一張光盤和一疊文件。
“這是目前我們的已有進度,我們花了一年時間來設計機械原理。”
蘇遠山雖然不是搞機電的,但他知道,機械原理搞定了,就表示機器可以“做出來了”。不過作為一個集成電路工程師,他更知道這種微米級的精密儀器可不是設計出原理就夠了的,還要牽扯到大量的物理特性,別的不說,光一個散熱就能要了老命。
于是他馬上問道:“機械特性都解決了?”
李克清聽蘇遠山一下就問道關鍵處,他收斂起笑,沉默了幾秒后搖頭:“我只能說,根據目前我們掌握的材料特性,是可以過仿真的。”
“意思是還沒過仿真?”蘇遠山便望向曲慧——曲慧一直在負責機械CAD。
曲慧搖頭:“有些特殊鋼材的特性還沒有拿到數據,你得知道,那些都是進口的特種鋼……”
蘇遠山怔了怔,便輕輕嘆了口氣。
這不怪李克清,也怪不著曲慧。
作為一個落后國家搞出來的先進工具,要想取得那些在技術,特別是在材料和機械領域上處于絕對領先的國家和企業的信任,就必須做出犧牲和退讓。
這樣說吧,志遠的機械CAD為了出口,簽署的協議可以說苛刻至極,差一點就成了開源軟件了。
所有的數據,機械CAD都無法收集和共享,且還開放了接口,讓用戶可以自己調整數據。
而即便都這樣了,機械CAD的國際化之路也依舊步履維艱。
要知道,理論上,它可是可以用來設計上至飛機大炮輪船,下至機床汽車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