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開過,楊光信也知道這里不是談這種正事的時候,只是和蘇遠山聊起了家常,不過隨后他得知蘇遠山明天還要趕回省城后便主動告辭,但也給蘇遠山提了個醒,說大概下個月,計委的相關部門可能便要對遠芯考察一下……
對于這,蘇遠山表示理解,畢竟遠芯現在塊頭大不說,也是民企乃至整個國內產業類企業的典型,更是最具有國際經驗的企業。計委要進行改革,那么遠芯的意見一定是有參考意義的。
……
第二天,蘇遠山和何春華便一道返回了遠芯。
在后勤安排好何春華的住處之后,蘇遠山在辦公室里等到了何春華。
“何師兄,請坐。”
蘇遠山從辦公桌后走出來,他離開這些天,因為一直保持著線上辦公,是以并沒有堆下多少事務。
“嗯嗯,謝謝。”接過蘇遠山遞來的茶,何春華看著寬敞明亮的辦公室,嘆道:“坐在這個辦公室,整個人的氣質一下就變了。”
“呵呵?沒變吧?”
“有,之前我一直認為你是天才科學家,現在一看你倒像是商業精英了。”
“額……”蘇遠山擺擺手:“科學家不敢當,我只能算是運氣好一點。”
何春華便笑道:“嗨,搞科學可不就是運氣嗎?那話怎么說的?天才無非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有人認為百分之九九的汗水重要,那可真就是笑話了——沒那百分之一,那百分之九十九就是浪費的。”
“呃……你要這么說,好像確實,運氣也是一種實力。特別是我們這種沒有多少追求的人來說。”
蘇遠山自嘲了一下,然后便正色道:“說到追求,師兄你來我這邊,你的追求是什么?”
何春華見蘇遠山直奔主題,他也放下杯子,很認真地回答道:“如果二十年前喊我回答,我肯定回答是要當愛因斯坦那樣的大科學家……”
蘇遠山便哈哈笑了起來:“彼此彼此。”
“呵呵,但現在……真踏入這一行才知道,別說成為大科學家,哪怕在書上留名都難于上青天……而且去年被你熏陶后,我就開始惡補英文,并堅持閱讀英文文獻。現在越來越發現,在nature上發一篇一作……似乎都成了奢望。”
蘇遠山忍了一下……終究還是沒說什么。
畢竟他是發了nature一作,甚至連帶通訊作者都是他。
“所以,我先給自己定一個力所能及的目標,先發一篇nature一作——聽說石墨烯這種新領域是比較好發的,是不是?”
蘇遠山想了一下才回答:“呃……理論上是。”
因為他吃不準,自己提前十年搞出了石墨烯之后,是否還會如后世那樣引起熱潮——而且他可以確定,就算能引起熱潮,也必定不會像后世那樣熱。
現在摩爾定律遠沒有到天花板呢!就算要搞,估計也就只有學術機構才搞,而不會有企業摻合進來。
——這也是蘇遠山最終下決心在90年代就撕出石墨烯的原因——只有遠芯一個企業搞,那就可以在資本進來之前盡可能多地完成相關專利的積累和壟斷。
“那你說吧,我走那個方向比較好?”何春華也豁出去臉了。
他知道,在石墨烯領域,蘇遠山才是大佬,有資格指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