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遠芯作為一家著眼于世界,追求和世界級巨頭競爭的企業,目光更多的是著眼于高端和海外市場。從整個國家的半導體工業的發展角度來說,兩者是互補的。”
聽書記一語道破遠芯和華晶的關系,一旁的周小慧便抿嘴一笑。
看看,這就是默契。
蘇遠山笑著補充道:“還有一點,就是國家對半導體行業的重視,對我們也是利好消息。因為這就相當于在國家層面,開始重視建設半導體行業生態了。”
書記也繼續道:“還有一點,是國內未來的市場預期足夠大,大得可以容納下遠芯和華晶。”
書記能說這話,顯然也是受了蘇遠山的樂觀影響——蘇遠山當初那句二十五年,全面工業化,實在給了他極大的鼓舞。
當初蘇遠山說那句話的時候,他一沒有訴求,二沒有取悅誰,只是完完全全地站在一個對國家、對民族未來的信心之上,再配合對技術和經濟的展望所得出的預測。
既然未來可期,那龐大的、十幾億人口的市場,自然就能容得下兩家晶圓廠。
這時,外經貿委的李良華也來了一句:“還有一點,遠芯的胸懷足夠。”
……這馬屁拍得。
蘇遠山連連拱手:“李主任這話,我實在不知道怎么接了……”
“呵呵,山總啊,我此前是在機電部的。”李良華很年輕,看起來不過四十左右,在拍了遠芯馬屁之后臉不紅筋不漲,反而樂呵呵地道:“部里的人都見過遠芯當初對華晶的支持,當時還以為你們想要入股改造華晶呢。”
這話一出來,蘇遠山便除了搖頭謙虛就真不知道說什么了。
確實,他當初支持華晶,是完全沒有什么私心的——如果說唯一有私心,那就是希望華晶扶不起來之后,能給國內半導體行業、給遠芯保留一點“革命”的火種。
現在華晶扶起來了,那遠芯當初的行為,就可真的是一個大大的加分項。
連霓國人都知道,政府是念恩的。
“但國家對無錫的部署,還是打亂了我們的計劃。”
一群領導笑過之后重新平靜下來,書記點了一顆煙,望著蘇遠山:“現在國內的半導體行業的情況,不足以支撐起兩個半導體產業集群。”
這句話說得太明顯了。
既然國家在這個時候搞出了“芯城”,那就意味著,其他地方就悠著點。
但滬市,早在去年的時候,尚且是市長的書記就有以德遠晶圓廠為中心,把滬市打造成半導體產業基地的野望。
蘇遠山垂下了眼簾。
國家從戰略層面在這個時候就把華晶和無錫頂上去,這是他始料未及的。
他深知當今后的對抗越來越激烈之后,遠芯是一定要取得國家的大力支持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才有底氣面對封鎖。
但現在,上面明顯高估了遠芯的能力,低估了今后的對抗和封鎖的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