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遠山和陳建國相視一笑。
“笨鳥先飛嘛。”蘇遠山呵呵笑道:“我們確實是在搞,也正如你所猜測的,氣相沉淀之后的瑕疵問題很難搞定,我們現在正在滿世界找方案。”
“那……可能需要的時間就久了。”梁孟松點頭道:“不過如果能夠正好在制程節點推出,那帶來的優勢也必定是可觀的,如果遇到制程瓶頸,那優勢就更大。”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是。所以遠芯的觀點一直都是搶先一步,不要等遇到瓶頸了才去突破瓶頸。”蘇遠山望著梁孟松笑道:“作為技術全面落后的一方,行業瓶頸,便是我們彎道超車的機會。”
梁孟松便微微一笑:“但瓶頸沒有來之前,我們是不知道瓶頸在哪里,也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有啊……譬如,我就知道的,光源會遇到瓶頸。”蘇遠山也微微一笑:“目前的制程技術,依舊是光刻機在引導,從g線到i線到如今的紫外光纖,只要光刻機上去了,剩下的無非就是流程了。”
梁孟松張了張嘴,有點想反駁蘇遠山,但最后還是閉上了嘴巴。
因為蘇遠山某種意義上說得沒錯……現在的制程技術,確實是沾了光刻機的光,準確的說,是光源部分的光——說得簡單點,光越細,那必定就刻得越精密。
“不過遠芯有兩個光源研究部門,現在技術探索已經上到了深紫外領域,兩個部門的一致認為,深紫外光線的波長線寬都是有極限,而且越到極限越難達到。因此今后的制程提升,將會圍繞著工藝展開。”
說白了,就是光刻機的福利總是會吃完的,到那時,如何用定死了的光刻機造出制程最小的芯片,就是純粹的技術活了。
聽到這里,梁孟松臉上便再次綻放出了微笑。
蘇遠山這句話倒是說到了他的心坎上——他也認為,工藝、流程才是一個晶圓廠最核心的競爭力。
因為這些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專利,而是技術訣竅——除非你偷,否則是學不來,也買不來的。
一個下午的時間很快過去,蘇遠山并沒有辜負他的“天才”之名,或許在晶圓廠的技術方面他確實是門外漢,但一旦涉及到芯片設計和相應的流程領域后,他便展現出了令人折服的天份。
更重要的,是蘇遠山表現出了一種對技術的極度熱情。
而梁孟松也沒有含蓄,在確定蘇遠山是真正愿意把錢砸在晶圓廠的制程技術上后,他也豪情萬丈地表示,他有絕對的信心在制程上打敗目前最領先的intel和德儀等老牌的晶圓廠。
既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那雙方就不再藏著掖著,趁著張汝金在,當晚便決定梁孟松擔任技術總監,并全面負責德遠半導體的制程項目。
同時梁孟松也開出了一張“挖人”清單,表示如果要最快的進入狀態,搞定制程,那就把這些人挖過來。
雖然臺積電現在還小,但里面有潛力的人卻不少——這是梁孟松的原話。
……
晚飯后,蘇遠山和陳建國回到客房。
“我以為他必須要副總裁位置才肯過來。”陳建國坐在沙發上,今天晚上他喝了點酒,臉上有點紅暈,此時捧著茶杯,看著蘇遠山一臉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