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見識過西方經濟體系的楊光亮來說,他對物流這一詞并不陌生,甚至還很熟——無論是何種經濟,簡單來說,在產品變成商品之前的運輸和管理環節,便是物流。
“遠芯是做技術和產品的,在技術和產品領域的方向上有洞察力優勢。但在商品流通和銷售環節的敏銳,則遠遠比不上觸底市場和用戶的商貿型企業。”蘇遠山看了一眼小舅,笑道:“小舅,還是你來給亮哥說一下吧。”
“好。是這樣的,楊處……”
“得益于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活躍,老百姓如今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譬如三大件什么的都已經換了好幾茬——前幾年還是冰箱彩電洗衣機,現在都已經是空調電腦VCD了。”
楊光亮笑著點了點頭,這些都是官面的常識性問題了,在任何場合說都沒問題。很方便用來當開場白。
“所以,我們商貿在過去幾年也發展得很快,到今年為止,已經在全國各大城市建立了上百個電器商場。”
楊光亮知道遠大商貿的規模,算得上是國內電器商場的頭把交椅,其擴張和經營模式也被相關的部門早就拿來研究過了。
“我們的下一步計劃,便是希望在二三級城市進行擴張。但在對市場和工廠產能的多方調查中,我們發現一個問題……”張克頓了頓道:“目前,市場上對產品的需求,特別是家電產品的需求,缺口是很大的。”
“但在產能方面,隨著這幾年的外資進入和企業改制浪潮……我們企業的產能也是夠的,最起碼,還有提升的可能。”
蘇遠山這時插了句嘴道:“這點我倒是知道,我一直呆在特區的工業園,目前我們的OEM廠,遠沒有到極限產能。”
楊光亮這時表情也凝重了起來,他輕輕點頭道:“不錯,相關部門這注意到了這一點。不少地方政府也是如此,也都在鼓勵成立各類型企業,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楊處,電器產品看似簡單,只需要把零部件湊起來就可以——譬如現在街上,你隨便找一家電器維修鋪,他保證能給你裝一臺電視出來。”
“但這對電器行業來說,并沒有太多的正面意義,只能說,它純粹是為了滿足市場而誕生的。”
楊光亮微微點頭:“張總的意思就是,提高物流效率,加速正規廠家的產品流通?”
“是的。但物流……目前國內主要還是靠鐵路和公路運輸,從時效上看,這確實有點落后的。所以……我們希望能夠組建一個航空物流體系,向國外看齊。”
聽到航空物流之后,楊光亮便是一怔,然后下意識地望向蘇遠山:“是和遠芯一起嗎?”
“不,遠芯沒有涉足物流行業的打算。”蘇遠山笑著搖頭,緊接著補充道:“亮哥,Fedex可是在二十年前就搞起了飛機運輸,提出了隔夜送達的理念。”
……
一頓飯吃到了晚上九點,蘇遠山和小舅這才把楊光亮送回家去。
而后,舅甥兩人依舊回到科技園。
“小舅,你打算把物流公司做成什么樣子?”蘇遠山一邊洗臉一邊沖伏在桌上寫計劃的小舅問道。
“什么樣子?什么意思?”小舅抬起頭,不解地望向蘇遠山:“物流公司不就是物流公司么?我們的打算是先滿足自身的貨運業務,然后再一邊擴張一邊對外營業。”
“然后呢?”
“走一步算一步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