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已經提出了,而且是按照他們的技術以及使用習慣提出的。并沒有考慮到市場以及合作伙伴的接受度。”
“而我們的標準,尚在討論和制定中,并且是與諸位一起討論的。我相信,我們的標準,一定會更優秀,更能讓市場接受。”
蘇遠山的這句話讓不少人馬上鎮定了下來。
確實,且不說遠芯這邊提出的標準在他們看來已經足夠優秀了,就說那個MMC卡,它既然已經發布,就表示定型了。而遠芯的TF卡,則有改進的可能。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唯一的一個消息了。
單一顆粒32MB的產品。
在資料中,遠芯現目前單顆容量最大還只有16MB——比起市面上成功上市的,已經足夠了不起了,就更別說遠芯還在不斷的推進著架構。
但隨著閃迪單顆32MB的一出現……這就意味著,在純粹堆容量的戰斗中,遠芯已經先輸掉了一場。
蘇遠山說完后看了眾人一圈,他不太相信沒人能注意到那個單顆32MB的消息。
果然,IBM的貝肯輕輕咳了一聲:“蘇先生,請問遠芯的制程計劃中……要多久才能實現32MB的顆粒呢?”
(這里補充解釋一下,歷史上,96年時期的閃存單顆也就8/16MB左右,但由于MLC技術提早出現,所以容量也翻倍了)
蘇遠山見又是貝肯先生,心中不由得微微嘆了口氣。
郭士納那老家伙……和自己見了一面便跑到了特區去,顯然他是知道intel和閃迪的動作的!要知道,IBM可是intel推出的固態硬盤的大客戶……
但即便這樣,他依舊還是派了貝肯過來給自己“捧個場”……就像那句話說的,萬一呢?萬一遠芯能給人帶來驚喜呢?
不虧是老狐貍,兩頭都不吃虧。
“這個問題,就由張博士來回答吧。”
蘇遠山留意著眾人的表情,知道這時所有人,甚至包括久多良木健都在期待的問題,便把話題交給了張汝金。
張汝金微微一笑,先抿了一口茶水,然后再清了一下嗓子。
“在與遠芯閃存事業部,以及致遠EDA的通力合作下,我們已經設計出了32MB顆粒的制程流程,后續的64MB顆粒的制程也在緊鑼密鼓地設計中。”
“不出意外,在未來半年內,我們便可以看到單片64MB容量的顆粒了。”
說著張汝金和蘇遠山兩人又同時望向李明柳。
李明柳輕輕嘆了口氣。
“既然同行們追得那么緊,兩位老板又都看著我……那我就只能表個態,兩年內,我們便可以完成多層架構技術的全面應用。到時候……只要晶圓廠制程支持,我們就能設計出單片1GB的顆粒也說不定。”
“屆時,不僅僅是閃存芯片,就連傳統的DRAM顆粒的架構乃至CPU架構,或許也會因此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