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星河知道兒子第一時間回家肯定是有事,當下沉吟了一下后道:“是參與了,但具體參與到什么程度,我就不知道了。”
“嗯……說起來,咱們學校最近在通信領域上,好像都在一根筋地往有線通信方面走?”
電科雖然早在92年就成立了通訊學院,但主要的強項還是光纖通信——畢竟有大佬坐鎮的國家級光纖實驗室。
相比較之下,無線通訊這一塊就要弱一些了,以至于話語權漸漸轉移給了北郵那邊。
“也不能說一根筋,畢竟咱們是綜合類的科技大學,總有擅長的和不擅長的。”蘇星河笑著望向兒子:“你問起這個干什么?”
“主要是我們接到了通知,郵電部一幫專家要來遠芯進行考察。我想上面可能也是嗅到了3G標準在未來的機遇吧……”
蘇遠山說著便悠悠長嘆了一聲。
前世,他作為通訊(芯片)行業的從業者,當然對3G標準的最終確定過程再熟悉不過——如果真要說,三天三夜說不完。
簡單地說就是,國內一開始其實是希望與歐洲電信標準委員會(ETSI)的WCDMA標準接洽的——因為國內在2G時代便一直采用的歐洲標準GSM,后來也一直在推行GPRS,算得上是老用戶了。
因此,由當時剛剛從郵電部拆分而來的信息產業部的領導們便組成了一個標準技術團隊,參觀也并邀請了歐洲電信標準委員會的專家們過來討論技術。
當然,國內的一干專家們想法很簡單——既然國內拿不出成套的標準,那么就干脆上個WCDMA的車,看能不能在WCDMA標準中加上國內的技術和專利,以便跟著混點湯來喝。
然而,技術交流會開始后,當國內專家指出WCDMA標準中的某些缺陷與不足時,并試圖提出解決方案時,遭到了對方有理有據的全面否決。
原來,人家已經考慮到了所有的情況。國內專家們所有的方案,人家都已經考慮得不能再考慮。
換言之,我之珍寶,人家連看都看不上。
既然拿不出技術,那自然就沒辦法上WCDMA的車。
但彼時已經進入了新世紀,伴隨著無線通訊需求的日益膨脹,新的通訊標準的成立已經迫在眉睫。
因此國內依舊不死心……最終由昔日郵電部的研究部門成立一個通訊公司,并與西門子達成了合作,買下了TD-CDMA的所有技術,并加上自己的技術,最終在國際電信標準委員會對標準申請截止日的前一天,提出了名為TD-SCDMA制式標準的申請。
有點讓人不堪回憶的是,國內對TD-CDMA標準的技術加持,僅僅為天線技術。并沒有對原本技術就落后甚至不完善的TD-CDMA進行有意義的升級和完善。
而后,TD-SCDMA交給了當時國內最大的移動通訊巨頭,移動公司,并成為了移動最大的傷痛。
嗯,當時都不好意思叫3G,而是叫G3。
而現在,隨著遠芯的強勢崛起和數年來不計回報的投入,這一次……應該不會再像當初那么遺憾了。
同時讓蘇遠山感覺到欣慰的是,國家也因為遠芯的動作,而提前意識到了通訊標準的重要性。
這次的考察,應該就是為不日便會舉行的國際電信標準會議而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