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遠山端起茶杯,輕輕地抿了一口。
然而,他內心深處卻絲毫不像表面上那么平靜淡定。
德儀……當然沒有他口中所說的那么糟糕——歷史上,后世的德儀,只是離開了角逐晶圓廠制程的舞臺,遠沒有離開半導體行業。
相反的,它依靠著在模擬芯片和DSP領域的優勢,在后世的汽車芯片和電源管理芯片等領域中大放異彩。
而最近這幾年,只不過是這家有著悠久歷史的老牌半導體企業的陣痛轉型期罷了。
而對于遠芯來說,這也是難得的最后一次抱德儀大腿,從而彌補遠芯短板的機會。
是的,遠芯也有短板,甚至還有短得有點發指。
在模擬芯片領域——遠芯只能算個小學生。
對于其他行業來說,有短板才正常,畢竟不是每個企業都是IBM。
但對遠芯來說……
這樣說吧,目前的遠芯,是國內唯一一家有能力在某個領域做到頂端,做到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再加上國內那么多的高校把自己的優秀畢業生送進遠芯——毋庸置疑,遠芯每年的校招,選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在當前這個歷史時期,如果一個企業匯聚了當下最聰明的大腦,卻只是將目標定位于“賺錢”的話……是會被后世唾棄的。
而且不僅是學術界對遠芯高度認可,放在高層也同樣如此——遠芯成立以來,就沒有遇到過亂七八糟的破事。
曾經不止一次有人和單位給高層寫過“舉報信”,說遠芯是一家“資本主義”企業,是一家壟斷企業,是一家半導體托拉斯……
但所有的舉報都石沉大海。
據說工科出身,后面又轉向金融的領導看到一封很“重量級”的舉報信時當場就火了,說——這些人懂個球的托拉斯。
——遠芯董事長陳靜,曾經不止一次地參與高級別的半導體相關會議,每次都會建議國家在半導體行業的原材料等基礎領域大力投入研發,擺脫國外技術和原材料的控制。
有不涉足原材料市場的托拉斯么?
如此種種待遇,決定遠芯還真如西方某些言論所說的那樣,它是一家舉國之力支持起來的科技企業。
它天然就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
……
文森蒂的內心也翻涌不已。
蘇遠山的判斷沒錯,德儀如今正處于一個不知道該向何處著力發展的“彷徨期”——是,德儀目前在DSP,在專用芯片,在代工規模等領域依舊很強勢。無論自身產品,還是對星海以及德遠的投資,都讓這個六十余歲的老企業看起來活力十足,健康狀況良好。
但大企業同樣有所畏懼——害怕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