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郵件的時候,蘇遠山差點沒被氣笑了。
不過也能看得出來,老鄭的壓力很大。
蘇遠山這邊催還是其次,主要是德遠和華晶也催得厲害,雙方都派了專門的小組技術小組入住鴻芯,恨不得擼起袖子自己干。
但搞技術這玩意,越著急,便越是急不來。特別是新的光刻機采用了新的光源工件臺,相當于從無到有全新設計的……之前的很多經驗都需要重新積累。
……
下午。
汽車沿著英皇道駛向港府所在地,在中途等紅綠燈時,蘇遠山看到了前方路邊的一個小報亭。
“前面保亭聽一下,買一下蘋果日報和壹周刊。”
既然是去見D先生,又重點要談社會環境相關的問題,蘇遠山直接便想到了讓D先生看看這些八卦報紙的真面目——他相信,D先生和自己、和孫西慧等一樣,肯定是沒有時間看這種無聊的玩意的。
但正是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報刊雜志,在互聯網普及之前,足以形成強大的煽動力量。
當然了,蘇遠山顯然不會去觸碰“言論自由”這個敏感點,他只會從軟件和互聯網對隱私方面的侵害與保護角度觸發,說服D先生以及立法會推動相應的法案。
一份最新的蘋果日報和壹周刊被塞進汽車,文曉倩因為不知道多少錢,直接便給了一百港幣給對方。
“要不要看看?”文曉倩舉著花花綠綠的雜志和報紙遞向蘇遠山。
“嗯,我翻一下。”蘇遠山呵呵一笑:“老是聽他們說花邊新聞,八卦周刊,我還真的是第一次看這玩意。”
說著他便接過報紙,當翻開第一頁后,他先是一怔,然后整個臉上的表情突然變得精彩至極。
……
HK政府辦公室內。
D先生與立法會的陳先生早已恭候等候多時。
既然蘇遠山已經說明了這次是希望就對未來軟件和互聯網科技的環境以及相關政策再聊一下之后,D先生肯定會先和行家先探討一下,做到心中有數。
見蘇遠山和秘書進門,手里還捏了一張報紙,D先生忍住好奇,引客入座。
“D先生,這兩份是由遠芯和星海兩個互聯網企業以及法務部門在半年前做出的,關于互聯網涉及道網民隱私的報告。”
互相介紹之后,蘇遠山把報告遞給D先生,后者拿起來看了一眼后,又順手遞了一份給陳先生。
“這兩份報告之所以出臺,完全是因為M國政府在1974年公布的《隱私法案》,以及隨后在1986年頒布《電子通訊隱私法案》,1988年又制訂了《電腦匹配與隱私權法》及今年才通過的《網上兒童隱私權保護法》——這些法案組合拳,構筑了一套完整的、保護用戶權益的體系。”
“在國內,雖然沒有單獨的隱私法案,但在民法和計算機信息保護條例中也有較為模糊的說明。鑒于此,省城正在積極推動個人信息以及名譽保護的地方性法規,以為省城龐大的軟件和互聯網企業劃出一條準確的規范。”
“這是之前的征集草案。”
這些文件是今天上午才由各個部門傳過來并打印出來的,現在還帶著墨香。
蘇遠山交完文件后,便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靜靜地留意著這位立法會陳先生的表情。
立法,無論在什么地方都是一件大事。
特別是一國兩制下的HK,更是需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