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芯扎根于省城,崛起于大陸,著眼于世界,隨著業務的擴張和發展,我們確實蒸蒸日上。但我覺得……我們需要看向表象之外。”
陳靜說得很慢,似乎在很認真地斟酌著語句。
眾人臉上的表情也都嚴肅了起來,都等著她的下一句。
“自從老段負責企業的日常事務后,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深入基層和一線,包括企業,也包括科研。”陳靜視線繞過眾人一圈,最終停在蘇遠山臉上,沉默兩秒后,很認真地道:“我有一種感覺,遠芯在整體上,是排外的。”
蘇遠山眉毛慢慢鎖了起來,隨后他望向卡特。
卡特的表情十分嚴肅,此時見蘇遠山看他,他便馬上猜到了蘇遠山的意圖——他就是個實打實的老外,如果遠芯是排外的,那么他是一定能夠感覺到的。
不止蘇遠山,所有人的目光也都望向了卡特。
這時,田耀明左右看了一眼,突然笑道:“陳總,我覺得咱們沒那么排外吧?卡特不是和咱們處得很好?而且我們和海外企業的合作團隊也相處得很融洽。”
陳靜看了田耀明一眼,只是笑了笑,沒有反駁,繼而也望向卡特。
“卡特,說說你的感覺。”蘇遠山突然也展顏一笑,沖卡特道。
“嗯……怎么說呢。”卡特也笑了起來,但隨即就開始了沉吟。
數秒后,他輕輕地呼了口氣:“我用英語回答吧。”
“在有中方和西方人員的團隊中,我確實感覺到了配合并不如單純一方人員的團隊那樣密切。我對此也進行了調查和分析,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應該是源自習俗和文化上的差異。”
頓了頓,卡特繼續道:“現代企業,對企業或團隊成員之間的關系期待,一般分成合作與競爭這兩種。合作,需要團隊成員之間保持良好的關系,增強團隊凝聚力,以團隊的模式去挑戰業績。這樣的優點是,可以讓員工擁有極高的歸屬感和榮譽感,提高整體的效率。”
“競爭,則團隊成員每個個體執行的都是可量化的任務,實行優勝略汰的法則。這樣的優點是,可以激發員工的潛力,長期地保持企業的競爭力,且個體的離職不會影響到整體的利益。”
“遠芯采取的是團隊合作模式,因此,更需要團隊成員融合在一起。”
等卡特說完,蘇遠山也明白了為什么他要用英文說了——卡特的普通話口語還不足以讓他表達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思想。
企業管理,歸根到底還是人際管理。
很顯然,卡特是認同了陳靜的意思,即便他給中西方員工之間的關系找了一個習俗和文化差異的借口。
陳靜見卡特認可自己的看法,她便重新望向蘇遠山:“遠芯要走向國際化,除了要有國際化的野心,產品,技術,管理方式之外……對于員工和人才,也要著眼于世界。”
“去年我走了一圈俄國和歐洲,俄國的研發中心已經修建完畢,英國的研發中心馬上也要完工,今年就要正式投入運行中。如果按照既有的路線,這兩個研發中心,最多也就只是一個為我們提供技術的研發小組罷了——還是外包的。”
蘇遠山慢慢點頭:“然后呢?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海外的研發中心,也要納入遠芯的體系之中,且承擔起人才交流的任務——譬如,遠芯完全可以派遣研發人員與海外研發中心的研發人員進行交換。這樣一來可以打破思維定勢,二來……”
陳靜說著深深地吸了口氣:“也可以避免山頭主義的崛起。”
“遠芯要成為世界級的企業,就不應該把目光只放在大陸,放在電科,放在國內那幾所高校里——她天然就應該成為全世界優秀人才的向往和匯聚之地。”
聽陳靜一口氣說完,所有人都默不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