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說進科委會比評院士還難,從某種意義上,這是真的。
原因很簡單,在90年代而言,院士作為最高學術稱號,本質上還是代表學術榮譽而非利益。當然,資源會多一些,但并不離譜。
但遠芯的科委會則不一樣了,一旦成為科委會的正式成員,除了榮譽之外,更代表了在遠芯科研線的地位和影響力,以及最直觀的收入。
迄今為止,科委會的設立已有四年,但依舊只有五個正式成員,觀察成員倒是多了好幾個,譬如席總從IBM歸國的師兄唐軍——遠芯的第一代DSP處理器便出自他的團隊,為了遠芯的綜合發展,現在DSP團隊一分為二。一個依舊在追趕德儀和IBM等老牌的DSP大佬,一個則協助基于YX架構的3G基帶芯片的整合。
DPS芯片,對于其他行業或許沒什么,譬如家電行業,PC行業,MP3,MP4等數碼產品……DPS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芯片。但對于通訊領域這種需要進行高強度數字信號處理的行業而言,DSP芯片便是真正的核心。
特別是通訊基站。
在傳呼機時代,遠芯還能用單片機來湊合一下,但進入GSM時代后,再湊合就只有死路一條。時至今日,遠芯在通訊基站上面,數字信號處理都還是采用的德州儀器DSP芯片。
至于遠芯自研的第一代DSP芯片,因為其是通用型DSP,因此被積極推廣在廉價手機、數控機床、馬達控制等領域——在這一領域,即便是遠芯,也敵不過德州儀器摩托羅拉IBM等大佬,屬于從指縫里撿漏的那種。
但好歹它是國產,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而且在代號為麒麟的3G基帶SOC中集成得很好,算是未來可期吧。
——在確定代號的時候,秦為民和田耀明兩個團隊手下的各路人馬爭執不下,最后也不知道怎么傳到了蘇遠山耳朵中了,他幾乎以耍賴的姿態為3GSOC定下了“麒麟”這個名字,而且表示一直用下去。
……
除了唐軍博士,還被列為觀察成員的還有陳建國博士和梁夢松博士,以及程鵬和朱永貴。
陳建國不用說了,一直以來都在主導著銅導線制程,雖然隨后也獲得了梁夢松博士的協助,但功勞大頭終歸是在陳建國頭上。現在德遠的銅導線工藝天下第一,屬于國內在晶圓廠領域第一次引領世界,光是這份榮譽,就足以讓陳建國載譽滿身了。
而梁夢松就更不必說,德遠能夠在四年內接連完成三個節點的追趕,他居功至偉——順帶提一句,德遠的0.25微米工藝將會在99年三月份之前完成試產。
這意味著,現目前,在0.25微米的高端工藝中,這個世界就只有intel和德遠這兩個玩家了。
至于程鵬,作為遠芯鋰電領域的負責人,昔日在P大一頭長發,想學文藝青年把妹的程鵬把所有的激情都貢獻給了鋰電池。在他的帶領下,索芯成功完成了以鎳鈷錳酸鋰為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的試產,從而拉開了三元鋰電池的序幕。
朱永貴,也就是論壇上神出鬼沒的鰲拜,潘多拉實驗室的三把手,同時也是遠芯的首席安全專家,精通各路網絡協議,同時也代表遠芯參與并制定了國際互聯網的諸多涉及安全的協議,譬如PPTP,L2TP,同時,他也是開源組織OpenSSL的首席專家,也是EFF(電子前沿基金會)的技術支持專家……
如果再算上四年前就已經被列為觀察成員的高曉第和李逸男,就剛好六人。——前者是遠芯處理器部門的老大,后者是NewBee實驗室的二把手,帶頭公關下一代、下N代無線通訊技術的負責人……
可以說,這六人,哪一個都是當之無愧的大佬。
……
“四年了,如果再不進新人,人家怕是會說咱們是學閥科霸了。”
席小丁端著茶杯,吹了一下茶沫,自嘲的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