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就讓她過去,這一世的,重新開始。
……
兩人在樓上聊天,沒一會,蘇清河校長便訪問港大歸來。
“爸,你干這種掩耳盜鈴的事還挺拿手的哈?”
和父親肩并肩躺在游泳池邊,蘇遠山一邊喝著果汁,一邊打趣道。
“臭小子,你爸我是真訪問,可不是掩耳盜鈴。”蘇星河教授瞇著眼,享受著外面吹來的海風,感慨道:“這次訪問港大,收獲良多啊。我們要追趕,還有很長一段路。”
蘇遠山卻一癟嘴,很有些不屑:“以前無非就是靠著有錢撐起來了……現在你說還要追很長一段路,這我可不認同了。”
“哦?你對電科這么有信心?”
“不是對電科有信心,而是對國內有信心。”蘇遠山也閉著眼,嘴角露出笑意:“今年上半年,我們不是一直在開展多地多國的研發中心的團隊對調和交流么?”
“嗯,聽說了。今年省城多的老外,全是遠芯交流過來的團隊。”
“老外都是其次,重要的是,海外團隊中,有不少都是之前出去的留學生——其中公派的還不少。之前他們以這樣那樣的理由不回國,但加入了遠芯的海外研發中心。這次還回來一看,他們這才意識到了,國內環境是真的不一樣了。”
“而且從留學生歸國的人數來看,最近幾年也明顯的呈上升趨勢,特別是今年,就最近這兩個月,光遠芯關聯的企業里,就多了近百的海龜。”
“這說明什么?說明最起碼在科技領域,是留得住人才的。”
“只要留得住人才,那剩下的就是培養人才了——像電科這種理工科大學,只要不缺錢,什么成果燒不出來?”
聽兒子一如既往地對國內表示出強大的信心,蘇星河便是一笑,老懷安慰。
他也知道,電科這種大學,只要錢到位,只要成果方向對,那獲得地位遲早的——而且電科有個特別大的優勢就是,她因為孕育出了遠芯這樣的世界級企業,因此,她天然就在科研的方向上有了“正確性”和“前瞻性”。
反正科研方向朝著遠芯發展和推進的方向前進,就準沒錯!
就更別說,遠芯目前的幾個創始人,都已經擔任了電科的客座教授,開始帶起了研究生——他們的課題,必定是最前沿的課題。
“對了,你明年要不要帶研究生?”蘇星河偏頭看著兒子:“你現在只帶了一屆,我總感覺有點浪費啊。”
“額……沒那精力,明年我們的事特別多,過兩年再說。”
“好吧。”蘇星河知道自己兒子不拒絕帶學生,他如果說沒有精力,那就是真沒精力。
更何況,明年這小子就要抱女兒,自己也要抱孫女……
想到此,蘇星河笑著感慨道:“這不知不覺的,你都25歲了啊。”
“是啊……我都25歲了。”蘇遠山瞇著眼,微微一笑:“不過我覺得,我還是很年輕,我心態很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