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總線遇到點麻煩,intel宣稱他們推出的3GIO標準擁有同樣的技術,并且拒絕與我們進行合作與對話。”
李明柳發來的短短一句話猛地把蘇遠山的思緒拉了回去。
早在四、五年前,遠芯為了突破固態硬盤的傳輸速率,設計完成了MP3播放器的羅鳴就天才一般提出了第三代I/O接口。當時蘇遠山給他的建議是一步一步的走,從串行ATA著手,一步一步慢慢來。
后面老羅也聽進去了,并借著此前USB總線規則所帶來關系,很快就獲得了各方的支持,甚至連intel也都很合作,且有“終于想到一塊去了”的意思在里面,同時還提供了不少的技術支持。
那段時間,毫無疑問是遠芯處理器部門的對外“交際”最輝煌的時候,朋友遍天下。
原因很簡單,當時的遠芯騰龍處理器,雖然名字起得很有寓意,感覺馬上就要騰飛。但實際上,無論是市場影響力還是實力,都無法對intel造成半點印象。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intel還很樂意看到遠芯把精力投入在X86架構的框架下提供各種“免費”總線標準和技術的行為。
畢竟,提出一條新的總線標準是需要技術和時間投入的。
當然,intel并不是出不起這個人力物力,也不會因為遠芯提出了USB和SATA就停止了對硬件系統和標準的投入。但如果遠芯把精力和技術過多地投入進這種回報率極低的領域,那處理器方面的差距自然就越來越大了。
在SATA成功后,羅鳴便一不做二不休,繼續開始了他那關于第三代I/O接口的偉大設想。
他希望提出一條總線標準,能夠讓顯卡,聲卡,硬盤全部都來個大升級,大融合……而滿足這一點的,其實就是目前的PCI。
在找到參照物之后,羅鳴的團隊就再接再厲,歷時三年,終于在今年年初拿出了一套“基于”傳統PCI的“升級版”總線標準,HFS。
相對于PCI,HFS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PCI使用共享并行總線架構,其中PCI主機和所有設備共享一組通用的地址,數據和控制線。相比之下,HFS基于點到點拓撲,單獨的串行鏈路將每個設備連接到根系統。
由于相似性太多,在后面被蘇遠山建議干脆改成PCI-E得了。
于是由遠芯主導的PCI-E就這樣誕生了。
但是現在,遠芯CPU部門的地位,也大不一樣了……
蘇遠山輕輕地嘆了口氣。
01年啊……那時候秦為民正好找上了他,準備讓他回國呢。他自然知道,歷史上,intel也正是在01年提出的PCI-E的初版規范,那時候還叫HSI呢,后面又改成3GIO,最后交給阿拉帕霍工作組,并最終命名為PCI-Express。
如果按照歷史,今年才是intel剛把3GIO提出來的時候……但蘇遠山相信,由于遠芯在過去接連搞了USB和SATA,這使得intel有更多的技術力量和精力去考慮下一代接口標準。那么3GIO,或者說“正版”的PCE-E,出現的時間大幅提前也是意料之中了。
“說具體點。”蘇遠山迅速回了幾個字。
“不能更具體,意思就是intel要和我們打擂臺。或者說,它不希望我們繼續在X86架構下擁有系統級的貢獻了。”
蘇遠山眉頭微微皺了起來。
毫無疑問,李明柳的判斷是正確的。
一個標準的提出,就算是全免費,不收專利費,對一個提供底層技術和設備支持的企業而言,也是極有幫助的。因為它除了給自己帶來商業聲譽之外,更能帶動自己的產品和帶來諸多的合作伙伴。
譬如,遠芯就通過一條USB總線和好些個計算機企業都建立起了聯系。同時也順勢推出了優盤,推動了閃存行業的發展。
SATA也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