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日子里,梁涼就和畢勝做吉他。
通過幾天各種材料的不斷試驗,最后確定楓木和椴木以及水曲柳水冬瓜制作中低檔吉他都是不錯的材料。
還有白楊木也能對付一氣。
除這幾種木材外,還有白蠟木,梧桐木,赤松都是北方隨處可見的做琴材料。
北方不缺材料,做中低檔吉他的原材料根本不是問題。
至于高檔貨現在就不是材料問題,而是工藝和廣告以及時間積累的問題,要做一個品牌這幾種因素缺一不可,暫時還不是他們該考慮的事情。
材料問題解決了,下面主要解決的就是工藝問題了。
畢勝做的第二把吉他因為還處在摸索階段,因此還是一把失敗品。
雖然比第一把有了提高但也沒強到哪里去。
但在梁涼加入后做出的第四把吉他就不是失敗品了,雖然品位不高但起碼是一把成功的吉他了。
兩人從開始選料到最后調音,用了三天時間完成了一百八十多道工序,把這把吉他制作出來了。
經過梁涼測試,這把吉他各項數值平均,基本達到了琴行里賣的四百塊錢左右的木吉他水準。
能達到這個水準就可以了,起碼這是一把真正的吉他,這個區間的吉他銷量也是非常大的。
這把吉他剛做出來沒超過十五分鐘就售出了。
被一個閑著沒事海運歌舞廳里練習的青年買走了。
梁涼用這把吉他正在調試彈奏的時候,這個下午到海運歌舞廳來學習的青年就隨口問了一句這把吉他多少錢。
梁涼也隨口回了一句,你要是要二百就拿走。
青年的腳步就停下了,眼珠子轉了半天,還真就把這把吉他買走了。
這貨還是識貨的,他明顯能聽出這把吉他絕對不止值二百元。
二百塊錢的售價就賣了個成本價和辛苦費,連三十塊錢都沒賺上。
梁涼沒想到的是第二天這個青年又來了,問梁涼還有沒有和那把吉他一樣的琴。
這貨把這把吉他拿回去后,轉手二百六十塊錢賣了。
這讓梁涼有些哭笑不得,這還遇到一個二道販子。
于是就把那把自己制作的造型拉風,音色一般的電吉他拿了出來。
“這把怎么樣?三百五拿走!”
“三百五!”那青年吃了一驚。
這不是20年后的淘寶里,一百幾十塊錢可能買到電吉他。
這個時候市面上最低檔的電吉他也是千把塊錢。
海運琴行里最便宜低檔的電吉他也是八百元的貨色。
因此,這個價錢不能不讓那青年滿心疑惑,他以為梁涼逗他玩兒。
“這把琴的音色和我店里賣的七八百塊錢的電吉他的音色是一樣的,湊合著彈也將就,就這一把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青年接過這把電吉他,彈奏了一曲。
確實和涼涼說的一樣,音色和這里賣的800塊錢的電吉他不分伯仲。
青年就把這把電吉他買走了,轉手四百五十塊錢賣了。
前后沒超過三個小時。
由此可見,最低檔的吉他還是有它的市場。
那青年賣上癮了,回頭又管梁涼要琴。
上哪去弄?
電吉他梁涼暫時是不想做,它可比木吉他麻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