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樂隊在這個小劇場里演出怎么算報酬?”在了解了這些小樂隊的現狀后,黃杰就把話題觸及到了生存問題上。
“這里演出是純門票分成,比例是三七,我占三成歌手占七成。”
這個分配比例有點讓黃杰差異,他也跑過分成的場,最高比例都是對半,有些老板心黑只給你六四,而在這里卻是三七!
“那一場演出一個樂手能分到多少錢?”
“這里一晚上一場的門票錢大概在三千七八百塊錢左右,因為這個廠子里也就能進這么多人,不到八百。歌手一方能分到兩千七八百塊錢上下的帳,一晚上登臺的樂隊固定是十支,演唱的曲目三到四首,一個樂手一晚上可以分到五十到七十塊錢不等。”
分到五十多元就是五人樂隊,分到七十多元的就是四人樂隊。
“那有多少支樂隊登臺?他們都是固定的樂隊嗎?”
“取得在小劇場演出資格的樂隊大概有三十支,每支樂隊一個月能輪到演十場,他們都是固定的樂隊,幾乎沒有在樹村那里一個人橫跨好幾個樂隊那種情況出現。”
一個樂隊有穩定固定的人員,就比那些沒有固定人員的樂隊發展的要快。
除非有不可調和的矛盾,或者是創作理念分歧巨大。
梁涼是支持一個樂隊長期穩定存在的,只有穩定的人員構成,一個樂隊才會迸發出創作激情,形成自己穩定的風格。
因此連灣市的樂隊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很少有,今天組了明天散了,后天再組這種情況出現。
黃杰表示贊賞。
“這樣一算下來,一個月手一個月的收入在五百到七百元,比一個工廠里的工人能強一些,好像也不是太高。”
“這主要是演出場所太少,今年我還會在連灣市西南部再開一間小劇場,讓這些樂隊增加演出的場次提高自己的收入,將來我還計劃把這些小劇場開到松陽,長春,哈濱去,等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各地的樂隊可以來回串場,他們的收入比將會大大提高,可以達到養家糊口的水平。”
黃杰來了精神了:“還要開到我們長春去?”
“你們長春那里搖滾的氛圍怎么樣?”
“玩的人不是很多,群眾基礎也不是很大。”
“這個沒問題,可以慢慢發展,只要能發展到一場演出有二百人買票進場就行。”
一個能容納五百人的小劇場,如果能賣出二百張票,基本多少就可以盈利了,這是一條及格線。
“杰哥!你家不是長春的嗎?如果將來我在長春開辦小劇場,到時候還得你撐場啊!”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一定會效力的。”
他們在小劇場呆了一個多小時,你晚上九點左右回到海運歌舞廳。
在觀看了海運歌舞廳,這些登臺樂隊的表演后,黃杰心悅誠服。
在海運歌舞廳登臺表演的樂隊,應該是連灣市最好的一線樂隊了。
無論是樂手的技術水平還是歌曲的創作又登上了一個臺階。
“這些樂隊的曲子都是他們自己做的嗎?”
“當然了!每個樂隊都有自己的曲子,你沒有自己的曲子,怎么登臺演唱?唱別人的歌?也不是沒有唱一首兩首可以,都唱別人的歌你還混啥呀?我們是鼓勵原創的,這一點和京城那邊實行原創沒什么區別。”
黃杰的心微微有些激動,他覺得連灣市這里的搖滾氛圍比樹村好了一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