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車和裝卸的錢他會一起打到木料錢里邊。
崖河運輸二隊的十幾輛專門拉木材的卡車就把梁涼從秦紋菊手里買下的木材一車一車地拉進了梁涼吉他廠的院子。
還有一部分拉到了他家房后那塊原來放木材的場地上。
幾百立方的木材把他這兩個場地堆得滿滿當當。
看著這堆積如山的木料,梁涼犯愁了。
這安全就是個大事情,他突然覺得把這些木料放在這個院子里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亡羊補牢末為遲。
梁涼回頭就和村上進行了溝通,把東山頂那個果樹已經到了年齡,沒有多少產能就要放棄了的果園子包了下來。
當然這次木材就這么地了,再倒騰也倒騰不起。
下一次再來木料,就全部堆放到果樹隊的廣場上。
設備安裝好了,木材也都轉運進來了。
原來在梁涼家院子里的小作坊也全部轉移到了新廠房里。
梁涼就找人看日子開業。
三月二十號以后有兩個黃道吉日,一個是三月二十一號,一個是三月二十七號。
二十一號那天是呂月麗和她那些配套廠開業的日子,梁涼就只能把自己吉他廠開業的日子選在二十七號。
雖然開業的鞭炮還需要些日子才能響起,但這不耽誤員工們在新廠子里的工作。
新的廠子新的廠房可比梁涼家的沙廈子寬敞多了,工作起來自然也就心情舒暢。
干帶鋸工作的員工,把不同的木料加工好了一部分,放進烘干機里進行烘干。
烘干設備廠專門留下了兩個技術員,指導其他廠里的員工怎么使用這些烘干設備。
吉他廠里的員工全部都是涼水灣村的年輕人。
涼水灣村的年輕人,除了許河濱兄妹和隋福祿以外,其他的人幾乎都在梁涼這個小企業里工作。
去年半年的時間,他們包括中間過八月十五和過年給的東西算在內,每個人的收入達到了兩千元。
這些實際的收入讓涼水灣村的人看到了另一條可以賺錢的路子,因此這次廠子擴大,整個涼水灣村的青壯年勞力幾乎全部在梁涼這個小吉他廠找到了他們的位置。
反正他們的地并不多,家里有個人收拾就可以了。
到梁涼這里一年可以掙四千多塊,這遠比他們種那十畝二十畝地強。
許梅的母親笑呵呵地來找梁涼了,第一句話就把梁涼嚇了一跳。
“你把我閨女弄哪里去了?”
“嬸!你不會以為我把她賣了吧?”
“那你這次回來,她連個話都沒捎回來嗎?”
“許梅在連灣并不和我在一個地方,她在海運迪廳在金州區,我通常在海運歌舞廳,在甘靖區,中間也是有幾十里地呢。這次回來走的有點急,我就沒去找她,所以我也不知道她有沒有話捎給您!”
“你們這些年輕人辦事就是沒譜,等你走的時候給我捎點東西給她。”
“我要走還得一個多禮拜。”
“什么時候走捎都行。”
沒有時間限制那就好辦了。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制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