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目前為止,梁風負責的小吉他廠一共生產出了八千多把低檔電吉他。
這些電吉他都以熱風牌商標在市面上流通。
這些吉他被西柳和臨沂兩個北方最大的批發市場分流到全國各地。
因為價格便宜,音質也說的過去,這些吉他的銷售勢頭還是相當不錯,這么多把吉他也沒有造成滯銷積壓的情況。
也算是在最低檔電吉他領域積累了一點知名度。
不要小看這點知名度,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萬丈高樓也得打好地基。
熱風這個商標基本已經成了最低檔電吉他的代名詞。
缺點就是用熱風這個商標做中檔吉他就會有影響,這批邁向中檔的產品再用熱風這個商標就有些不妥。
梁涼就建議用熱風?遠征這個商標加以區分。
這批出廠價六百二十元的吉他現在的產量是一天二十把左右,如果市場接受,還會慢慢加大產能。
要制作好的上檔次的吉他,用烘干機烘干出的木材那就是扯了,必須要多年以上自然風干的木材。
梁涼就派人到附近的縣市木材市場去找那些陳年積壓的木材。
每個縣市的木材市場都會有一批多年積壓賣不動的木材,這些木材本身已經風干了很多年,價錢也便宜。
梁涼準備把這些木材中能做吉他的木材全部收購過來進行儲存。
他現在有果樹隊那么大,一個地方堆放,就是來再多的木材也不是問題。
呂月麗和她那個群體企業的開工,讓梁涼這個小吉他廠獲得吉他配件的周期大大縮短,費用也降低了一部分,再加上人員的擴充,產品已經從原來的每月的一千五六百把上升到了三千把左右。
在加上畢勝那邊一月兩千把的木吉他,梁涼這個吉他生產項目每月的產量在五千把上下。
一個月也能創造幾十萬的利潤,一年下來也是有五六百萬的收入。
一個月生產出五千多把吉,這已經算是不小的規模了。
賺錢是小事兒,梁涼的目標是通過這一個小小的項目,帶動崖河市的吉他產業的發展。
讓吉他成為將來崖河市的一個支柱產業。
一個支柱產業會帶出一大批的下游產業鏈,起碼可以解決幾千甚至幾萬人的就業,創造出的經濟價值,說不定可以達到幾億幾十億。
比如他家這個小吉他廠,現在就帶動了涼水灣村幾戶人家做琴袋琴盒的生意。
還有幾戶買車給吉他廠里外運輸材料產品。
這也算是帶動了運輸業。
將來等吉他廠里一些工人的技術成熟了,他們心里必定也想自己干點什么,就會出去自己創業。
讓他們專業的生產吉他上的某一個部位部件。
梁涼這邊負責收購組裝,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流水線般的產業鏈,吉他生產的速度就會大大加快。
再往下就應該有人自己也開始生產吉他了,一傳十十傳百,這個攤子也就鋪開了。
作為這個產業的中心發源地,平山村這里的餐飲旅游業也會跟著發展。
到時候就會出現商賈云集如星河的局面。
這就是梁涼在心里繪制的藍圖。
干事業不一定要選多么高端多么大氣的項目,哪怕一個紐扣你腳踏實地的做下去,也會有驚喜的回報。
梁涼給家鄉選擇的項目就是吉他了。
將來,他希望崖河的吉他能走向全國走向亞洲乃至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