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灣市電視臺在大堡村待了兩天,拍攝了足夠多的素材回去了。
電視臺的人走了,梁涼自然也就不會繼續在家里呆著了,四月三號也驅車回到了連灣市歌舞廳,處理自己的事情。
他的事情還是非常多的要處理。
連灣市電視臺的工作效率從上一次給藍鯊做紀錄片梁涼就領教了,這一次他們依然神速。
他們三號回到連灣開始整理剪輯這些素材,六號晚上這個紀錄片就在一檔文藝節目里演出了。
當李志洲通知的時候梁涼還有些不信,直到電視臺通知到了他才相信。
晚上他和徐威還有幾個在音校里住宿的人員聚集在一起愛情看了紀錄片。
音校的新樓蓋好使用了三層,第四層就做了辦公室和宿舍。
他也就從歌舞廳里搬到這里來住了,就在徐威宿舍隔壁,在這里住宿的還有幾個家離的較遠的在音效工作的人員。
紀錄片雖然從拍攝到剪輯到上映就一個星期,但是品質還是相當優秀的,音吶河樂隊的前世今生在片子里被展現的淋漓盡致。
他們在田間勞作,揮汗如雨;在地頭邊拿著樂器敲打,怡然自得。
把春天的田園風光和他們鄉土氣息濃厚的歌曲,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他們演唱過的歌曲在紀錄片里都有亮相,有的是一節,有的是一段,唯一一首完整出演的曲子是《好運來》,被作為了片尾曲出鏡。
這部紀錄片上映以后,就開始了它的有些傳奇的歷程,它被省臺看中后在省臺進行了播映,然后又被央視的農業頻道看上了,就又去央視農業頻道亮了相。
雖然只是農業頻道,但是那受眾也不是一市一省電視臺能比的,受眾還是相當廣泛的。
這回音吶河樂隊想不出名都不容易了,全國有相當比例的人都知道了,國內有這么一只農民樂隊。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他們的專輯銷量開始顯著上升。
由每天一天不溫不火的兩三千張銷量足足翻了一兩倍,平均日銷量上升到了五六千張。
要是按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這張專輯破梁涼當初預計的五十萬張就不是夢想了。
當然,這些事情不是發生在現在,而是發生在一個月以后。
在這部紀錄片在連灣市上映后的第二天,央視給藍鯊樂隊以及連灣搖滾現狀做的紀錄片也在央視文藝頻道上映。
這部紀錄片的時間將近四十分鐘,這大大的出乎了梁涼的預料,他以為這部紀錄片能有三十分鐘就不錯了,沒想到連片頭帶偏為達到了四十分鐘。
可見這部紀錄片還是有分量的。
這么長的時間自然播出的內容也就豐富了,紀錄片從頭至尾剪輯的非常緊湊,可以說全程沒有一個尿點。
以藍鯊魚樂隊為核心,整體的輻射了連灣市幾十只大小不一的搖滾樂隊,比較詳細真實的介紹了連灣市搖滾樂隊的現狀。
這部片子從頭至尾梁涼都看的非常仔細,他當然不是看畫面看熱鬧,而是通過這些畫面的剪輯和表現出的東西,來推測這部片子身后宣傳部門要向全國觀眾傳達了一個訊息。
這部片子的播出在國內引發了熱烈的反響,眾多的搖滾人喜極而泣,央視能播出這么一個節目,這說明國家并沒有忘記搖滾樂,搖滾樂還可以救一救。